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你去过中国几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03:26 第一财经日报

  顾蔚

  美国商界现在常提的一个话题是,去年你去过几次中国?

  美国财长保尔森访问中国的次数超过70次。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去年来了中国四次。而他的大老板,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麦晋桁(John Mack)平均每年来中国三次,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经拜访中国60来次。

  考虑到中国的日益崛起,要在职场有所作为,首先要了解中国,至少部分有远见的美国人是这么想的。

  摩根士丹利周一任命罗奇为亚洲主席,主要看中他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影响力。国际大投资银行的领军人物一般都来自投行或交易部门,而罗奇凭借多年来建立的和亚洲政府高官的关系拔得头筹。

  罗奇因为准确而又大胆地预言了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在亚洲特别有“人脉”。他也是少有能够接触到中国高层领导的外国经济学家,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等都有联系。一个月前,他在国务院发展论坛上讲话,并在这个高层次的会议上和中国总理温家宝会面。罗奇在印度也颇有影响,2005年底曾与总理辛格会面。

  要做中国人的朋友,首先要对中国友好。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罗奇率先带领外国投资者访问中国,之后经常游说美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减少对中国的压力。这些年来他研究关注中国,新任命宣布前发表的最后一篇研究报告,主题还是中国。

  摩根士丹利选中看好中国的罗奇引领亚洲业务,也反映出该公司对中国的态度。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玮在纽约百人会年会间隙接受访问时表示,中国业务在公司内部有优先权,在资源的调配方面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她还透露,中国地区的投资银行业务蒸蒸日上,产出和投入已经开始成正比。大摩今年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市场,投资银行业务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0名跃升到了第4名。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近日在香港地区参加亚洲协会时表示,过了300年再回头看,这个时代发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冷战的结束,不是“9·11”恐怖袭击,不是伊拉克战争,而是中国的崛起。如果罗奇的预测成真,到202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超过美国。难怪有远见的公司纷纷争夺并提拔有中国经验的人才。

  世界一流媒体的高层现在频频可见中国通的身影,他们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发现”中国,开始向世界介绍中国。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他们的名字也跟着他们的报道一起,传遍了世界各地。上周道琼斯公司任命鲍伟杰(Marcus Brauchli)为《华尔街日报》执行总编辑,他曾任该报中国记者站站长。2007年初起,路透集团全球新闻总编一职由熟通中文的美国人史进德(David Schlesinger)担任。史进德在香港加入路透,曾任北京和台北分社社长。

  高盛前总裁John Thornton于2003年退休后,选择去中国

清华大学教书,第一线接触中国未来的精英。他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让他不解的一件事情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毕业生的“第一志愿”是出国进修,然后是加入外企,其次才是留在国内工作和念研究生。未来中国经历可能会成为职场最受重视的一张牌,在全球最聪明的头脑都在拼命往中国跑的时候,中国年轻人的目光也应该放得更为长远。

  (作者为路透专栏撰稿人,联系信箱:Wei.Gu@reuters.com)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