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主宰叶利钦灵魂的三样物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4月23日,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逝世,享年76岁。 对叶利钦的评价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一些自由主义式的文人会抚去弱处,给予宏亮的掌声,因为他创造了俄国式的不完美自由;而实用主义者则会大摇其头,给予谨慎的恶评,因为他将俄国经济和阶层生态弄得一团糟。 实际上,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用一种面向未来的实证主义态度,而不是夹杂着“廉价自由主义私货”的普适主义情怀。在记分牌上,我们不仅要记录下自由声音的呼喊,也要考察民生经济的短长。不仅要认可叶利钦打下的经济寡头阴影下的宪政框架,也要认识到其背后的代价和未来晦暗的路径。 长览叶利钦的一生,发现主宰者为三样物事:一是早年的经历,二是疾病,三是某种农夫趣味。早年的叶利钦在党内一贯以异端出现,好发抨击腐败言辞,悲叹民生民况疾苦,身居高位而简朴亲善。赤子胸怀饱含农民趣味。但却屡遭弹压、喝令其缄口。叶利钦自己说,“我之所以对自由言论如此热爱,同自己早年禁口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叶利钦身上的疾病多得离谱。他是一个“病夫政治家”。他的朋友说,疾病使他暴躁、敏感、不能理事,但却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疾病带来的性格因素对俄罗斯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叶利钦虽然不精通经济,但他对经济改革异常重视,他希望能够迅速诞生出一个资产阶层,能够维护和推进政治结构的进一步变革,而不是给一些保守势力创造重来的机会。所以,他将改革权力交给激进的盖达尔(俄国“休克疗法”的执行者),他希望一个不断增长的、支持他的“阶层同盟军”快速涌现。 在经济改革起初,他的身体不错,他在私有化改革之初也强调资产分配应该保持某种公正性,认为保持最小的震荡是改革机制设计必然要兼顾的。但是在1996年大选的时候,他的身体急剧变糟了,他放大了他的过敏和急躁,他的疾病使得他精神紧张,他觉得敌人无处不在,一切即将失控。久加诺夫有翻盘的可能。他在意念里非常恐慌地看到未来将会出现一幅可怕图景:体制回归了,一切白费了。但他觉得来不及了,朋友太少了。他告诉私有化计划的官员,“我不管你们怎么做,我需要支持,我需要媒体、媒体老板们都跟着我,我需要一大批朋友。”从此,事后备受诟病的“贷款购买股权计划”出现了,这是人类私有化历程中最贪婪的行动,这是一项鼓励内部人“空手套白狼”式的簒夺资产计划。这也付出了结构上的代价:寡头阶层产生。 叶利钦跟他的前辈赫鲁晓夫一样,性格坚韧行为冲撞,叶利钦1989年访问美国时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言论自由、物质繁华、没有短缺之苦人们不需要排队购买面包。喜欢美国式的体制(抽象)就立即会喜欢美国这样一个实体国家,这是一些自由主义幼稚病患者根深蒂固的毛病。当俄罗斯处于最艰难的失血补救期,当美国和IMF经济援助承诺都食言反悔的时候,当俄罗斯连军人基本生活费都发不出来却在进行车臣战争的时候,叶利钦流泪了,他看到了自己的苍白和单纯,他向所有人道歉,他没有贪恋权力的任何欲望,他赶走了那些书卷气十足、被美好的理念占据头脑的总理,将权杖最终交给了一个强悍的克格勃出身的人。可见,叶利钦不是从能力上而是从性格上选定了普京,叶利钦将自己的“短板”变成了一种裁定未来的目光,他兑现了自己的真诚。 被记忆、疾病和纯真的农夫趣味所包裹的叶利钦的死亡,象征着在全世界“体制转型”这样一个大时代下的政治理想主义的逝去。叶利钦是诚实的和爱憎分明的,他所热爱的一部分自由价值也都得到实现,但是为此“埋单”的成本过于巨大。有时候“埋单”过于惨烈也会动摇那部分兑现了的自由价值在未来的稳定性。很多知识分子对那部分兑现的自由价值的过度赞美是不值的,因为它会反过来抽耳光,所有价值或信仰先行的道路都是小路,因为没有实用主义和均衡主义的巨斧为它开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