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城市贫困:一道最容易被遮蔽与误读的暗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8:15 红网

  世界观察研究所和全球环境研究所近日在京共同发布《世界报告2007:我们城市的未来》中文版,称目前30亿的城市人口中有10亿居住在"贫民窟"。(4月25日中国新闻网记者消息)

  就在这份世界城市报告里,一位专家提醒我们说:有两种城市世界正在出现:一是富人的城市世界,这些富人被"囚禁"在有大门的社区里,无论在亚洲、非洲还是拉丁美洲,他们都很长寿;二是经济上和社会上都无权势者的城市世界,他们拼命工作以逃脱贫困,随时冒生命危险。1986年雷那恩o维茨说:“当我们把这同一行星上的人类进行划分的时候,一个行星成了两个世界:富有的世界与贫困的世界。”历史上大面积的、明晃晃的农村贫困是触目惊心催人反省的,但是遮蔽在灯红酒绿高楼华厦背后的"城市贫困"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或者误读。

  10亿“城市贫民”中国占多少?这个问题可能不好回答,但,同样的几个侧面数据值得我们对“中国城市贫困人口”保持足够的警醒:一是2005年10月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数目已达2195.5万人,980万户,人均支出却只有70元;二是国际上通常所说的“问题城市”如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我国就有180多个,占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总数的26%,占地级城市总数的32.4%;三是在2004年,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而城市贫困发生率却扩大到6-8%……在这些数字化的“城市贫困”背后还有一种比“贫困”本身更值得警惕的暗流:城市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因为生存发展成本的制约而同样丧失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结果导致普遍的待业带来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部分地发生“代际转移”。权利赋予是一回事情,而能否享有获取这些权利的机会又是另一回事情——在这两回事情当中,由于实现权利的门槛过高(譬如教育成本医疗成本等等),城市贫民很可能难以或无法享受其他市民所能够享受的机会,包括获得工作机会、投资机会等等;也由于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帮助城市穷人变富的得力机制,那么在争取权利失而复得的过程中,富人和穷人的机会是不可能均等的--这就是我们倍受诟病的"中产脆弱"的根本原因。

  “城市贫困”是一道最容易被遮蔽与被误读的暗伤,弥合这道伤口的“药品”有很多,实践证明,见效最快、副作用最小的却只有“就业再就业”。就业则民生,失业必致贫。当年,转型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理念就是减员减负,而下岗人员则比一般人口贫困机会多了6倍。客观地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华丽转身是在基本社会保障还没来得及拉幕的前提下就全力推进的,这就使失业与贫困更快速“联姻”;而

养老保险等商业保险体系建设天生是"喜新厌旧"的,即希望更多的新人为保险的积累做贡献,希望更少的中年人和老人享受保险,加上医疗教育体制改革中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硬伤带来公平性和公益性的大副下降,“城市贫困人口”成了我们很多城市高速GDP的“沉没成本”。

  有一些代价是我们必须支付的,但,任何涉及“人本”的代价都是需要及时清偿的。世界上的城市政府都到了需要为穷人投资、向弱势群体倾斜、扩大生产性就业、抛弃“效率至上”单维发展观的时候了。揭开繁华都市背后的城市穷人生存谜底,就能触摸到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底线或者良心。

  [稿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