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监测报告引争议 环保困局待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7:54 南方都市报

  社论

  今日珠三角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已是与富庶繁荣并存的严峻事实。昨日,一份由粤港联合发布的珠三角空气监测报告表明,在监测系统覆盖的10个城市,佛山污染最重,有三项指标均居首位,而广州南沙臭氧浓度最高。作为粤港环保合作的重要成果,珠三角空气监控网络重点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悬浮粒子四项指标,以应对珠三角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

  不过,报告的深意可能并不在此。据报道,佛山环保局人士针对报告结果表示,佛山超标与监测点的选择有关系,不能全面反映佛山的空气质量。隶属佛山的顺德区环保人员也强调,当地监测站点设置不合理,不能反映当地空气质量。但广东省气象专家则表示,监测点选取由地方环保部门推荐,不会故意选取当地空气最差的地方,目前的监测结果大致符合实际情况。这份专业的空气监测报告,转眼引出一场各级环保部门之间的问题争夺战。最可能有共识的各级环保工作者,成为了环保监测的消极抵抗者。这些奇怪的部门反应,展现出当前环境公害协同治理的真实困境,与地方行政割据之下的环保难题。

  各级环保机构的这种精神分裂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当下在同级政府内部,环保局长常常是牢骚满腹者。为了争取有限的财政支持,总是倾向于客观反映甚至夸大本地区环保问题的严重程度。即使这样,由于行政首长的问题排序往往是发展优先、环保靠后,这种喊穷叫屈的政策争取手法也未必见效。与此同时,当面对上级政府的环保考核时,地方环保部门又天然地成为地方利益的保护者,他们不是倾向于将问题轻描淡写,就是将成绩选择放大,严重的地方环保问题因此很难得到真实反映。2005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10个省市启动了绿色GDP试点工作,然而,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受到地方普遍抵制,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仅仅发布了一次,绿色GDP报告就难以为继。

  地方政府的频频掣肘,各地环保部门的立场分裂,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也不得不将环保工作的推进诉诸公众和舆论,呼吁公众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各类环保公共事务进行深度参与。可是,无奈的潘岳不会不知道,公众过去既然无法选择可持续的发展方案,面对今天木已成舟的污染现实,公众又如何选择这些问题的治理方案?以国家环保总局之力都无法撼动地方利益的强硬保护,何况参政议政的制度渠道至今缺失,公众如何为环保困局打开出路?

  今天的环保机构还不得不面对地方利益对环保专业主义的收买。如果漂亮的空气质量报告,仅仅是不同监测地点的选取问题,如果合格的环评结果,仅仅在于不同指标、数据的选择组合,那么,对于今天严峻的环境污染,政府与公众究竟有没有一点点的共识?在广州,环保部门公布的监测结果称,2005年广州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2天,占到全年总天数的91%,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可是,公众的普遍反应只能令这样的监测结果自讨没趣。当越来越多的灰霾天气笼罩城市,越来越少出现蓝天白云,公众将不会在乎环保专业主义的正襟危坐,却非常在意政府是否有诚意面对真问题。这是公众福祉能够期待的起码前提。

  在公众无法参与、地方政府掣肘、环保机构犹疑的现实格局中,靠自身形势的推演来化解内地环保困境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珠三角,粤港环保合作、以经济力量引导进行排污交易等都是积极的推动力量,但当前关键之处,恐怕仍在于有压力有担当的政府作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