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娃哈哈保卫战的启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7:45 中国青年报
外资“斩首”行动硝烟弥漫 本土企业陷入成长困局 本报记者 王磊 普通人可能永远不会了解,一瓶矿泉水背后竟隐藏着一场惨烈的战争。宗庆后与法国达能集团在围绕娃哈哈企业的品牌、股权争夺战中,表现出少见的激烈情绪:“我这次是跟他们拼命了!”“我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斗不过我们!” “大不了,终止目前的合同,我们另创一个品牌”。宗庆后甚至摆出了鱼死网破的斗争姿态。 但是,达能集团认为,宗庆后所谈的“事实真相”,是“断章取义,进一步歪曲了事实”。并表示,“关于合同的所有事实,是法律管辖的范围,应该由司法机构做出公正的判断。” “斩首”行动仍在继续 环顾达能集团在中国饮料市场的产业布局,会让许多人倒吸一口凉气。除了控股娃哈哈、乐百氏,达能还同蒙牛、汇源、光明、正广和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力量,达能在中国市场的从容表现,如同一个围棋高手。 “先参股、再控股,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说,你不得不佩服达能构筑商业帝国的能力,“这是资本的本性使然,无可厚非”。 不过,知名品牌营销专家顾环宇认为,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娃哈哈保卫战”可以看作一次“最大的品牌危机”。他表示,作为饮料行业第一品牌的娃哈哈,如果最终被外资所控制,那就不是“非常可乐”了,而是“非常可悲”。 多年以来,本土企业价格战屡战不止,市场营销异常惨烈,最终只保留下一些相当优质的企业和品牌。娃哈哈是其中的榜样。“从产业运营,上升到品牌运营和资本运营,这是本土企业遇到的天花板。”顾环宇说,“因为这时候遇到了跨国公司。” 中国市场诱惑力巨大,但其特殊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得许多跨国企业在肉搏式的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优势,但他们拥有品牌,资本充裕,有足够的实力通过股权并购,从高端领域截获果实。顾环宇说,市场中把这称为“斩首”行动,就是,“我打不赢你,就把你各行业最好的企业买走!” 事实上,去年凯雷并购徐工、法国SEB收购苏伯尔、德国施耐德电气并购温州德力西,背后都隐含着跨国企业“从高端突破”的竞争逻辑。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向记者表达了一种隐隐的悲观。他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跑马圈地,思路非常清晰,他们像狼群一样有规划有步骤:跨国实体企业,负责资本运营的投资银行,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等,负责财务的四大会计事务所,“这些组织和机构各司其职,有打前站试探市场的,有主攻部队,有后勤支援,有侧翼掩护,形成一个表面松散但又紧密相关的生态链条,全方位与你竞争,最后实现对竞争对手物理上的消灭”。所以,单个本土企业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王吉鹏说,那么多本土企业“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许多都是迫不得已,“都说缺资金。可为什么从本土的金融机构得不到支持呢?”他甚至预测,类似“娃哈哈保卫战”这样的案例,未来几年将面临“大爆发”时期,因为前期“埋的雷、设的套太多”,而本土企业保全自己的胜率不大。 民族情绪,是最后的稻草吗 “打民族情绪的牌,与其说他是愤怒,不如说是无助”。王吉鹏这样评价宗庆后的反抗。“他是希望获得同情,这样在董事会的谈判中取得更多筹码”,而法律总是无情的,“谁让你当时不多个心眼呢”? 顾环宇则认为,即便要高举“经济爱国主义”旗帜,也应该冷静克制,只用情绪感染别人,在商业上最终没有说服力,“遵循法律尺度,负责守信,本土企业面对外资应该讲究生存艺术”。 那么,宗庆后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我是有民族情结,而且我觉得,目前中国的民族情结表达得还不够彻底。”宗庆后这样回答媒体的质疑,“我们讲和平崛起,不去侵略和危害人家,但也决不该被人欺负。如果任由外资这么并购中国优质企业,达成市场垄断,我觉得很危险。” 宗庆后感觉已经把达能集团看透了。“这一系列收购案下来,我就看清楚了达能的做事底线,他们就是资本投资,只求效益和回报,做事情不择手段、不讲情分。” 事实上,他也许只看到了这个食品业巨头冷酷的一面。 2005年,曾有“传闻”称,美国的百事可乐公司欲以300亿欧元收购达能。当时的法国也爆发了一场朝野震动、全民动员的“达能保卫战”。法国总理德维尔潘表示,政府支持达能“躲避令人厌恶的竞购者”,“达能这样的大集团无疑是我们的行业财富,我们当然要捍卫法国的利益”;法国《费加罗报》把美国潜在的收购方形容成“食人恶魔”;达能公司则向法国公众表示,全力维护公司的独立,如果被恶意收购,公司将失去自己的企业文化。 同样的“民族情绪”,在中国本土企业的反抗中,也许是“最后的稻草”;而在法国,它却有着英雄主义的意味。这恐怕是更需要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反思的难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