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是消费加快还是物价加速上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2:3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特约撰稿 万晓西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4月19日称“2007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表明消费出现了较快增长,投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名义价格(现价)统计,所谓加快2.1个百分点是采用的名义增长率直接相减(14.9%-12.8%)。统计理论指出名义增长率直接比较是不科学不严谨的。2007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4.9%、2.1%, 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2.5%((1+14.9%)/(1+2.1%)-1);同理,2006年分别为12.8%、0.5%,则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2.2%;则按官方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口径调整后同比加快仅为0.3个百分点。

  如果统计误差为1个百分点,那么是不能根据0.3个百分点确认消费增长加快。更为重要的是,众所周知我国价格指数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估问题,笔者曾粗略估算1978年-2005年的27年间中国城市狭义CPI年均低估4.4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广义年均低估9.4个百分点左右。价格指数低估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价格上涨时低估涨幅,在价格下降时也低估降幅。比如四川某市城调队2006年工作计划透露,统计局内部规定对当月价格涨跌幅度超过10%、重要商品涨跌幅度超过5%的品种必须单独列表说明原因,但是最终却落实到具体采集价格的任务十分繁重的最基层统计人员。

  进一步分析,按照统计局数据“2007 年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商品类零售额(名义)同比分别增长22.4%,而2006年为11.7%”,食品类CPI指数2007年、2006年一季度分别为7.7%、1.9%,也就是说按统计局口径实际增长率约为13.6%和9.6%。但是理论上应该假定吃商品类零售额的实际增长率是基本稳定向下的(恩格尔系数降低),过去历史数据也表明这一理论是成立的,如2002-2006年一季度分别为18.3%、18.9%、10.3%、10.1%、9.6%。从2004年以来每年平均以0.3个百分点的速度降低,可以保守假设2007年吃商品类零售额实际增长率年为9.6%,那么反推2007年一季度食品类CPI应为11.7 %,比统计局公布数字高4个百分点。而2006年统计局官员透露现行CPI中食品占33.2%,我们按权重30%计算,则会导致整个CPI上升1. 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仅考虑食品低估因素,2007年一季度CPI应为3.9%,而不是2.7%。假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食品占的权重为35%,则食品低估因素将导致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4个百分点,为3.5%。

  按照商品零售价格指数3.5%计算,那么2007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幅度为11%,同比增幅减慢1.2个百分点。经过价格指数调整后,我们发现消费增长不是加快而是减慢,与统计局结论截然相反。环顾四周,由于粮油价格上涨,近来充斥媒体的是“拉面少了、油条苗条、馒头变小”。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今年来股市的火爆行情导致大中城市餐饮业的同样火爆,同样

房价的远远超过统计数字的涨幅已经使中高收入阶层难以承受。统计局的数字也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一个基本判断是2007年一季度物价已经开始超出我们想象加速上扬,消费增长开始减速,而不是所谓消费加快。投资消费结构的改善任重道远,与发达国家看齐的房价不仅事关利益格局分配,可能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在眉睫、事关全局的经济问题,有效降低房价还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为中央政府的两难选择。3.9%的CPI和2.7%的CPI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将显然是大不相同。

  货币化的市场经济下,货币的价格———利率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基础,错误的利率水平将扭曲所有商品价格,从而扭曲整个经济运行。由于CPI是利率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主要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影响利率水平的决定。

  值得高兴的是2007年初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工业品、

房地产等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重点调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品规格和消费支出的分项权重”。我们建议统计局应尽快严格依照CPI的国际标准,即2003年12月3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85个国家、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23个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代表参加的第十七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大会通过的《关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决议》,对CPI的统计方法、数据搜集、误差估计、数据发布予以认真改进,否则可能误导央行进行错误利率决策,最终导致
中国经济
出现巨大调整。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商品类零售额

  (2002年-2007年一季度)

  时间名义增长率 食品CPI 实际增长率

  200217.60%-0.60%18.31%

  200321.90%2.50% 18.93%

  200418.10%7.10% 10.27%

  200516.80%6.10% 10.08%

  200611.70%1.90% 9.62%

  200722.40%7.70% 13.65%

  注:实际增长率=(1+名义增长率)/(1+通胀率)-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