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专家PK:金融风暴会否卷土重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23:04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甄静慧 正方观点: 丁志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金德伯格研究发现,危机每隔十年轮回一次。 近年流入亚洲的资本已超过正常水准,一旦资本流入下降、甚至逆转,就会引发经济问题,货币会面临贬值压力——亚洲地区有可能成为危机的起点。 现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A股市场和香港H股具有很强联动性,要注意投机和危机由外而内。为防止国外市场传导国内市场。 朱民(中国银行副行长):与十年前相比,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因素在今天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重了。 全球大量的资金充斥在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上;东亚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占到了70%~80%;亚洲把长期投资投到区外,却引入了大量的短期投资——不断有钱流出亚洲市场,但很少在亚洲内部投资。 期限错配把亚洲国家置于巨大的流动性风险面前,一旦资本外逃,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可能重演。 张曙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目前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实际上掩盖着经济结构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一方面,我们长期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内外经济失衡。第二,中国的制造业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0%,而服务业的增长率即使在2004年调整后也仅9.32%,在GDP中占的比例比印度低十多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是扭曲的。第三,出口和引资都增长得很快,加上大量的热钱流入,造成了流动性过剩,推动股市和房价过快上涨——在经济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内部的突发事件和外部冲击,都有可能使危机发生。 我们今天确实跟东亚国家有很多不同,而且外汇储备充足——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改变潜在金融危机的存在,而只能决定一旦危机成为现实,中国可能与东亚国家发生危机的方式和情况不同。 任志强(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宏观调控出现更多的是反市场化和不尊重价值规律的倾向,比如说春运限价、银行查询收费问题、限制商品房的面积问题,你说哪一个是市场化的? 取消价值规律一定会出现新的金融危机,或者说其他的危机。我们不要在出现危机之前,还在坚持这些东西,而是在危机出现之前,先要承认我们确实在很多经济政策上有一些去市场化的问题。 我们不能把二次分配代表一次分配,仅仅用二次分配来解决一次分配的转移问题,我们如果没有好的制度,财富就会转移了。 反方观点: 陶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当年热钱进入东南亚多数是因为银行贷款和间接投资,而真正进入人民币的热钱基本上在房地产上,是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如果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投资的话,可以一夜之间抽掉,但现在要把吸收热钱的房子全部卖出去,是做不到的。热钱一夜溜走的危险存在,但比起东南亚当年,难度大得多。 虽然不排除有个别对冲基金想渗入中国市场,炒人民币赚钱,但绝大多数对冲基金是不愿意渗入人民币市场把自己捆到房地产上的。 贺力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中国目前楼市过热,股票指数屡创新高等现状,的确和十年前受冲击的东南亚国家有相似之处,但现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因素有所不同——国民收入的增加、大量出口贸易顺差、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表明中国实力比十年前强多了。 我认为现在不可能出现索罗斯冲击中国的情况。因为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二千亿,足可承受这种冲击,国际货币投机商不会去做劳而无功的事情。 即使再次面临金融风暴,中国的承受能力也足以应对。现在我国的企业负债比率大大减少,企业内呆坏账情况也基本解决,承受资金市场和价格市场风险的能力自然就强了。 曾永兴(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分析师):类似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大可能重现。因为与1997年相比,目前亚洲公司承受外债风险较低,防范外汇风险的避险对冲规模也更小。另外亚洲各国都持有更加充足的外汇储备,对外清偿实力提高。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各国政府以及企业的负债都在上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