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式金融危机还有多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23:02 赢周刊
10年前,中国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10年后,中国是否会开始“中国式”的危机?今天,中国面对的不是当年“钱太少”的支付危机,而是“钱太多了”:12000亿的外汇储备,热钱流入,不断推高房地产和股市……中国要怎样避免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全面危机?企业要如何在危机中生存? 4月15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南下广州,为这一切问题提供答案…… □赢周刊记者 庞华玮 曾经,我们有过四年的危机…… 现在的中国,感觉就像发力狂奔的刘翔,正以最快的速度在刷新世界纪录。 国际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事实上,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黄金时期。近五年来,中国GDP都是以1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贸易则以28%的速度增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快速而长时间发展。 然而,繁华的背后,危机却在一步步逼近中国。中国能一如10年前,成功地避开金融危机吗? 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是支付危机,而“中国式”的危机却恰恰相反,“亚洲金融危机时大家的问题是都没有钱,而现在我们钱太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说。 “钱太多”在经济学上的专业术语叫做“资本流动性过剩”。它现在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的口头禅。 危机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没有发生 国外常有人疑问:一个经济不可能总是高涨而不发生危机。中国经济增长近30年了,什么时候发生危机? 事实上,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紧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内部也发生过一场长达4年的经济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菲律宾、印尼、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纷纷陷入危机中。然而紧邻这些国家和地区、且问题比它们还多的中国,却幸运地避开了这场危机。 “中国1997年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门关着。”相对于国人的沾沾自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不客气地评价中国幸运的原因。 尽管这种“闭关”政策,让中国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浩劫,但却无法让中国避开自身造成的金融危机。 事实上,除了中国承诺人民币不对外贬值之外,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冲击到中国。1997和1998年,中国外贸顺差和外贸出口都是最快的。 但到2000年前后,由于以前银行的非市场化运作,中国的银行坏账积累下一大堆,银行不得不走向惜贷,信贷萎缩,钱都贷不出去。1998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4年的通货紧缩,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会陷入这种长期的通货紧缩状态。在1999年,中国的通胀率是-3%,投资增长率只有5%(中国几十年来的投资的增长率基本上都在30%以上)。众多的情况都表明,中国经济实际上已处于危急状态。 “中国不是没发生过危机,只是我们发生了危机外界不知道,外界感觉不到,因为我们经济基本上是封闭的。”樊纲说。 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为亚洲危机而开 1997年初,亚洲金融危机暴发。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像是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人家受罪,我们吸取了教训,对我们的警示真的太重要了。”樊纲说。 “我觉得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收益,我们金融领域的改革是因为有金融危机才推动的。”任志强说。 亚洲金融危机后,再经过1998年~2002年国内4年的通货紧缩危机,中国认识到很多问题要彻底解决,必须加快改革。 1998年初,中国召开了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决定对国有银行注资2700亿、剥离14000亿不良贷款、严格金融机构的监管、落实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证券公司的监管从人民银行交到证监会,此外成立保监会。同时还关闭了四十多个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撤销农村合作基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地方管理改为垂直中央管理。 之后,2002年召开第二届金融工作会议,2007年召开第三届金融工作会议。 每一次金融工作会议都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开始一步步的深化。 10年改革后,中国金融业绩翻了几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倍,存款余额增长了5倍,储蓄增长了10倍,保费收入增长了6.8倍,GDP增长了3倍。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0年,中国经济和金融业都发展飞速,创造了世界的奇迹。 但是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热钱进得来,就别想挡它出去 中国在高速增长,快速聚集资本。但现在中国的钱似乎已多到让经济学家们谈“钱”色变,大家开始把“资本流动性过剩”挂在嘴边。 事实上,中国有12000亿的外汇储备,外贸大幅度顺差,同时资本账户也大幅度顺差,中国处于长期高额双顺差的局面…… 但这些钱的来源却让人相当不安。以今年一季度的数据为例,一季度外汇储备的增长1300多亿,其中900多亿是资本账户上发生的。而近年来,有至少1/3至2/3的外汇储备增长是资金的流动造成的,“不是我们的储蓄,而是国外的储蓄,是国外的资本流动。”樊纲说。 也就是说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与中国经济、出口和引资增长有关外,也与热钱的流入有很大的关系。 热钱,也叫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热钱正大量流入国内,不断推高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正在膨胀。 樊纲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钱太多,不是由于我们收入太多、储蓄过剩,而是我们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说,不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问题,就难以摆脱现在中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大、外资流入,双顺差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再次增大的循环。这种循环就是造成了中国“钱太多”的最大原因。 “2003年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了这样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对于中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有可能出现获利资金迅速撤离,从而引发经济振荡。”吴晓灵说。 尽管中国现在尚未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从理论上来说,热钱在资本项下管制是出不去的,但是“它进得来就出得去,它进来你不可能挡它,它出去你也不可能阻它。” 被动的“资本流动性过剩”推动中国的经济走向危机的边缘。过多的流动性不是流向实物投资,造成投资过旺,就是流向资本市场,推动股市和房价过快的上涨。随着我国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钱太多”的问题越来越被提到议事日程。 “我们现在一定要对外开放,但在这个过程中, 就可能发生各种金融的风险。在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资本大入大出的风险。”樊纲说。 我们的武器慢慢失去威力 经济学永远不谈十全十美的制度,大家永远是在有缺陷的政策当中选一个比较好的东西。 中国金融业积弊重重,所以即使在“钱太多”的压力下,中国政府仍不惜加大“超额的资本流动”,选择了金融业改革优先的策略。让国有商业银行到境外上市,引入外国的战略投资者,这给央行增加了大量资本项下的资本流入,继续扩大央行的外汇量。 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国际经验和市场的压力,冲破我们在现有体制下难以冲破的一些约束。”吴晓灵说。 “继续深化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最好制度保障。”谢平说,现在我们国家走的路是比较对的,无论是证券业、银行业或者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一点也没有停,而且继续在走。 面对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政府手中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为货币政策,效果却非常有限。通常制约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提高利率是主要手段。但中国目前的流动性相当大部分是贸易顺差和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引发的,升息甚至会造成套利热钱的进一步涌入。 存款准备金率原本是中央银行手中用于收缩货币供应量的“重磅武器”,但最近一段时间的密集调整显示出这一手段的乏力与无奈。提升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仅仅能冻结1600亿元的资金,相对34.56万亿的M2,无异于杯水车薪。 发行央行票据也是多年来中央银行对冲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货币投放的主要措施,目前已经积累至相当的规模。发行票据有借就有还,今年将有近2.67万亿元人民币的央行票据到期,公开市场操作终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银行宏观调控当中所做的对冲是不能够解决经济的根本问题的,只是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赢得时间,如果我们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加大结构调整的紧迫感,我们的经济今后几年会面对很大的问题。”吴晓灵说。 “流动性过剩”已不单单是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而是我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必须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要与之配套。 樊纲认为,解决国内现在顺差太大、外部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的症结问题,是降低企业未分配利润,或者是未分配收入(有些不属于利润,是属于国家的资源收益),降低企业未分配收入在GDP的比重,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重,通过消费拉动经济上涨。 危机源自没有强大前的开放 “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实际上掩盖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不佳等问题。” 张曙光说,“其实索罗斯冲击泰国等东亚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失衡和重大的政策失误”,外部冲击不是危机的根源,而是危机的导火索以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中国不得不想法避开这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中国很早就意识到,中国要强大就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必须融入国际经济圈中。但是这条开放的道路走得太快可能带来灾难,目前中国还有很多内部制度、监管、产权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一个索罗斯调动的国际资金的冲击就能使中国面临很大的风险。 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看来,“跌入深渊的国家并不是什么开放不充分的国家,而是那些未能很好管理开放进程的国家。”夏斌说。 在防范风险能力仍然很弱的情况下,“我希望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樊纲说。 企业家如何在危机里生存?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4月13日,深圳市戍月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义平告诉记者,他公司出口的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原料从海外进口,再把生产的产品出口到海外,由于两头在外,出口方面减弱的竞争力会在进口方面增加,“最近汇率的变动,我们的利润有一点减少。但对我们公司的影响还比较小。” 但出口企业就没有加工贸易企业这么幸运。“人民币升值减少了我们很大一块利润,唯有压低成本,转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才能使企业活下去。”广东家具业的一位人士说。 自2005年中国实行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目前,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5%。 中金公司研究部总经理哈继铭4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是升值的趋势,“年内将升值到1美元兑换7.35元人民币”。 此外,他认为,中国已进入加息通道,今年国家仍会继续提高存贷款利率。同时,出于人口结构因素的考虑,国内资产价格未来5~10年将出现大幅度上升,2015年后将下降。 他建议企业现实地面对这种情况,尤其是民营企业,从现在起就应努力提高在国际上的定价能力。 “第一个办法是向劳动成本较低的地方转移,比如西部或越南等地;第二个办法是提升品牌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三个办法是整合国内的同行,把规模做大,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价能力,避免同业在国内的互相压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