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长三角扩容美景背后的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1:11 中国经济周刊

  ★文/崔元星

  1982年“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设想提出时,长三角仅指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到1986年建立的“上海经济区办公室”和“五省一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把长三角一下子扩大到了五省一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长三角是指由江、浙、沪15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总和。2003年8月,浙江省台州市被正式接纳为第16个城市。2006年初,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已悄悄地新纳入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7个城市,长三角的扩容再次提速。如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又为入围长三角增添了无限的遐想和动力。

  长三角正在泛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个以上海为核心的大上海都市圈被列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并且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范。然而,泛化带来的并不都是美景,相反,可能蕴藏着更大的危机。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作为长三角老大哥—上海的自身问题:

  近年来上海

房地产业一枝独秀,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共产生了19.5%的GDP,
房价
高位飙升已引起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严密调控,增长势头有所回落;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主要动力之一的外商投资趋于疲软,合同投资额的年增长率从2002年的43%大幅下滑到2004年的12.6%,自2003年起,上海引资数额已落在苏州之后;主城区高企的土地、劳动力价格,推高了上海的商务成本,使得大量企业选择外迁。另一方面,主城区以外全方位、多个新区的成片开发,使城市核心引力逐渐发散,产业空洞化和城市空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再来看一看闹得沸沸扬扬的长三角一体化呼声背后: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内部竞争多于内部联合,行政边界地区竞相压低地价、优惠政策攀比等招商恶性竞争闹剧不断上演;以港口、

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配合,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例如,花了32.4亿元修建的苏州直通上海的苏沪高速早在2005年9月28日就开通了,原本准备对接经过上海西部的中国南北大动脉—同三高速,但现在却眼看着对面车水马龙的路口不能直通,需下道多花费20多分钟绕行至大盈出口再上同三高速,据说是未能跟上海的总体规划合拍,预计要排到这个五年计划的后期才能对接。

  位于沪苏浙三地交界处的淀山湖地区不大的范围内仍设立着3-4个过境收费站,原本乡间早已经互通的宽敞马路,被行政区划边界处设立的,被撞得遍体鳞伤、却又坚不可摧的防护门柱阻挡,有的仅让小车过,有的连人与狗都过不去,不仅严重影响了交通,更制约着当地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曾为上海主要水源地,离上海最近、最大的淡水湖—淀山湖水面为苏沪两地共有,既是两地引以自豪的生态资源,更是两地的污染排放地,尽管两地政府都在花大力气治理,但收效甚微,因为面对外地投资者,哪一边都说淀山湖整个资源是自己的,而污染都是对方的。

  上海在长三角及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它能否解决自身问题并有足够的能量带动越来越泛化的长三角,以及热闹之后究竟能否带来实质性问题的解决和真正的繁荣,这才是每一个圈内圈外人士更关注的话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