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程春荣:别用单纯的恩格尔系数营造富裕幻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 10:40 新华网

    程春荣

  4月10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6年,北京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58.7%下降到30.8%。特别是1996年至2006年之间,恩格尔系数降速明显加快,下降了15.8个百分点(作者注: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之间为富裕)。这意味着北京人的生活正由温饱向富裕迈进。(4月11日《北京娱乐信报》)

  近年来,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都排在全国前几名。但以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来认定北京人开始富裕起来,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恩格尔系数只是显示公众消费水平的指数。然而,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质量,恩格尔系数也并非是评价居民生活是否富裕的惟一标准。特别是,城市居民只是官本位分配体制、权本位利益格局的被动接受者,住房、教育、医疗等市场化压力下他们并没有多少富裕感。

  去年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一项针对1260名北京市民的调查表明:因为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及预期消费,北京人的心理一点都显不出“富裕”的痕迹。(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20日报道) 如果单一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居民是否富裕,那我只能认为,这是伪社会学催生的一种“富裕幻觉”。

  只看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会掩盖许多问题。如一个中等收入的城市居民,进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医药费用的攀升,一年不吃不喝也不足以供一名子女读大学,10年不吃不喝,才可能攒够买一套房子的钱。住房、医疗、上学这三大民生问题让老百姓不得不节衣缩食,从嘴里抠出钱来看病、供子女读书、还住房贷款。另外,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社会保障在当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众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从而导致居民生活抗风险能力低下。在这样的语境下,把城市居民花掉的钱看做是一种消费水平,继而推断为“富裕”,我认为是对城市居民已经富裕了的误读。

  事实上,居民富裕感应涵盖经济、文化、发展前景和应对风险能力等多个方面,单一的经济指标不能衡量出居民是否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吃”之外,教育、住房、医疗等都是现代社会里人的基本需求,同样是必要的生存条件,其支出具有极强的刚性。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医疗、教育、住房+食品支出/消费支出总额,才应当是当前我们居民实质上的“恩格尔系数”,才是我们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而照此推算出的恩格尔系数当大幅上升,大多数居民则恐怕很难迈进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的“小康”、“富裕”标准了。

  按照恩格尔的理想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设计,当社会居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在食品支出金额相对降低的同时,社会福利将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的情况却是相反,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居民福利被大幅度削减。(参见2006年2月21日《南国早报》)居民被迫将收入大量投入教育、住房、医疗的消费和储备,而这些都在吞噬着居民的富裕感。还有,普通大众的富裕感应当建立在小康生活和社会保障完善的层面上,而我们仅仅才步入建设小康社会,各类社会保障也不健全和分布不均匀。在这种情况下得出居民由温饱向富裕迈进的结论,是不是有些太浮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