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毕诗成:茶水发炎背后隐藏着社会基础互信的丧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毕诗成

  “茶水竟然也能‘发炎’!”此前有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从而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茶水发炎”事件。近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称:医疗机构的检验是针对有特有指向的检验品来测试,并没有首先鉴定是不是尿液的程序,它会直接把茶水样本作为尿液来化验,样品里只要有一些物质和尿液中可能检出的物质有相似情况,仪器就会诊断出来,如白细胞、红细胞等。卫生部在“辟谣”之后,对媒体提出了批评,称此行为有悖记者职业道德,而且不利于维持正常医疗秩序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月11日《北京日报》)

  全国92家三甲

医院医务人员以实验证明:茶水当成尿验,九成化验单呈假阳性。科学面前,曾经的“大胆创意”如西洋镜一般被戳穿了,这的确令爆炒“茶水发炎”的老记们感到脸上无光。但也有人辩解,这不能全怪记者,正因为现在医疗界乱七八糟的猫腻太多,医患矛盾很尖锐,才会有记者这样“假定有罪”式的报道。

  窃以为,问题发展到这一步,纠缠于是记者“妖魔化”医患关系,还是医生丧失职业道德,显然都过于狭隘,除了相互的指责,无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作为一个“茶水发炎”的样本,大家都应该扪心自问,从中总结出一些教训来。

  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记者会想到用茶水“考验”医务人员的“创意”?又为什么报道中说上一句“专家认为茶水不该检测出红白细胞”的话,大家这么容易就相信了这个“黑色

幽默”的真实性?窃以为,现象的背后,是整个社会丧失了基础的社会信任的结果。由于这些年社会转型过程中各领域先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大家之间丧失了维持社会基础秩序的基本信任。“洪洞县里无好人”,似乎官员没有不想贪的,商人没有不想“诈”的,医生没有不想多开药拿红包的,教师没有不想推销材料赚回扣的;似乎交警没有少罚款的,城管没有不打人的,工程没有不“豆腐渣”的……大家看待什么问题都戴上了“对方没安好心眼子”的有色眼镜,然而,当我们以“有罪推定”的逻辑审视这个社会的时候,的确会发现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形成共识。

  任何时候,推动社会真正进步发展的力量,都不可能仅仅建构于对现有矛盾的简单撕裂、拉扯的基础之上。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素来被视为“自由派学者”,其描述社会结构的“断裂三部曲”(《断裂》《失衡》《博弈》)似乎猛力拉扯着阶层分立的神经,让人从文字中便能读出社会的痛感。但最近在读到其新著《守卫底线》的时候,心中竟然少有地涌出几丝感动。孙先生在其著作的封面上写道:为了重建改革的共识与动力,应当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改革进程进行建设性的反思。但这种反思应当建立在建设性、负责任和理性的基础上。因为意识形态的僵硬对立,会妨碍我们对一些要害问题的准确判断。如果说一任拉扯断裂失衡的社会,是双力相向的“破”的话,对社会底线的危机意识,则是公共知识分子有良知的体现。

  当我们的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媒体当然要揭露、谴责,但舆论监督的目的的确不是逞一时之快,用非正常的手段,无谓地拉扯、撕裂社会,的确有违新闻职业道德。错了就是错了,媒体首先应该有直面错误、全面反思的气度。在“茶水发炎”报道中,媒体的确有策划新闻的嫌疑,其他媒体在跟进时也确实没有很好地辨别,深刻地认识,的确放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媒体以不太适当的手法设了“圈套”让

卫生部门去钻,然后得出一个涉及人家道德低劣的评价来,指望卫生部门即便受了委屈也不批评记者,这样的要求未免有些霸道。报道时开足马力,被批评时装聋作哑,显然不是一个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因此,同样强势地传达卫生部的声音,媒体责无旁贷。

  但媒体只是一种力量,光靠媒体责任修复不了失衡的社会秩序。作为更主要的力量,公权部门必须好好反思:造成今天社会基础秩序沦丧的弊病,有哪些公权制度上的责任?如果不是医疗投入不足、听任“以药养医”,如果不是反腐败制度上的缺失乏力,如果不是社会监管体系的选择性“滥权”,如果不是……如果健全的制度能够更早地修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的基础互信会丧失殆尽吗?

  尽管有人很悲观,认为基础互信的丧失将令任何制度都显得乏力。但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当前的状况下,令问题朝向“尚可治理”的方向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制度上的一点点修补。在这个过程中,媒体需要表现出更多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的公权部门也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以期重新唤起民众的基本信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