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吴木銮:开发商的不良是供给的负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08:14 每日经济新闻

  据4月10日《广州日报》报道,“一包工头的明细账:商品房建筑成本697元/平方米”。包工头能够从建筑成本679元/平方米的合同中净赚80多万元,而开发商销售房子的价格是4200元/平方米。

  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职员给笔者的留言是,“刚进公司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售房的定价原来就是老板自己说了算。物业费还要报物价部门批,房价事大却没人管。每次定价都是当时市场价最高的,开发商间互相攀比。同行的老板们在一起吃饭,总以谁家的房价高论英雄。因此,房价高其实是开发商自己炒的。”

  最近新华社一篇文章称,南京某新城区开发商大量囤房炒房的现象很普遍,各类违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当地两个楼盘联手上调房价,每平方米一夜间增长了1000元,也促使周边房价竞相攀高。

  之前,众人在探讨房地产价格时,也用了传统的供求关系来衡量。从需求上看,除了一部分的投资和投机需要,人口学意义上实际需求并不明显。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之前的出生高峰期基本上是在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前,这批人的年龄大抵在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即使不考虑这批人中许多是城镇下岗工人,从年龄上看也已过了购房的黄金阶段。而现在购房的主力军应是计划生育施行后出生的人口,而且从总量上说,2005年和2006年进入购房年龄的人口并没有突增。

  而从供给来说,当前的主流判断是政府的行为抑制了房屋的供给。笔者也赞同这个观点。近期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美国一经济学家引导人们开始抛弃那种虚妄的“需求说”,将注意力集中在供应面上。美国过去房价的上涨原因在于政府压制了房地产的供应。文章也提到,“它让人想到中国政府连续征税的亢奋和效果的惨淡”。

  但是,政府之责归政府,我们不应该忽略开发商自身的不良行为。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各地原来优势较足的开发商更是竞得更多的土地,形成地区事实上的垄断供应商。他们有更强的与官员的博弈能力和市场定价能力。因此,如果不加约束,不用说要求他们提供中小户型的楼房,就是要求他们停止囤房惜售、炒作楼市这些明显的违规行为都将是空中楼阁。

  (摘自《新快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