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日融冰难题有待理性求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02:31 第一财经日报

  从今天起至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结束对韩国的访问,转向下一站日本。早在3月16日,温总理在全国“两会”闭幕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为这一次访问日本定下基调,希望他的日本之行将成为“融冰”之旅。

  从字面上解读,所谓“融冰”,就是要融化中日之间有所冰封的关系。中日两国之间,历史与现实的恩恩怨怨,一直纠葛在一起。而到了小泉纯一郎就任日本首相的阶段,两国关系一度到了冰点。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力图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上任不久就于去年10月访华,被称为是“破冰”之旅,可惜冰虽已破,但春寒依旧料峭。因此,温总理此次出访,两国为修缮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的信号十分明显。

  根据已经公布的行程,今天下午,温总理将与安倍首相举行高峰会谈。4月12日,温总理则要与日本众议院以及参议院议长会谈,并发表演讲,出席中日高层经济对话等。4月13日,中日双方还安排了一些文化交流以及温总理与日本青年的交流等活动。总体来看,3天的访问行程十分紧凑。

  毫无疑问,温总理忙碌的日本之行,为的是推进落实此前已经达成的中日走向“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这个共识的达成,是在去年安倍首相访华之时。历届日本内阁在对华关系上均拒绝使用“战略”一词,日本国内舆论对此意见也不统一,但是安倍上任伊始,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明朗,提出要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安倍的这种态度,成为去年10月“破冰”之旅的基石。

  冰虽破,却难融。中日两国如何真正走向“战略互惠关系”,体现出两国的共同利益,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这种挑战性也充分体现在此次两国领导人的高峰会谈中。根据媒体的报道,中日领导人的会谈内容,将涉及朝鲜核问题、东海油气开发以及

联合国改革等问题。尽管诸如参拜靖国神社、“
慰安妇
”等历史遗留问题不在重点议题之列,但上述会谈议题,并非都是事务性话题,往往也是政治层面难解的题目。

  有研究日本问题的中国学者提出,推动“战略互惠”关系,不应只是推动经济或民间交流等“低层政治”关系,而应推动包括政治与安全关系在内的全方位、全局性的合作关系。这当然是正确的——中日关系升温乃至得到真正的改善,无法回避那些棘手的政治、历史难题。不过,从现实出发,“融冰”的合理路径,恐怕还是要从

能源、环保、经贸等经济事务切入,并努力推动民间交流与合作。同时,在疑难命题上争取双方最大共识。

  从夯实两国关系的经济合作基础入手,有着现实的合理性。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35年来,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一直是呈现日益广泛而深入的趋势。即便在所谓“政冷”的日子里,经济交往依然热度难减。当然,在小泉时代的两国关系进入冰点阶段,经济交往受到了影响。如中国铁路高速化改造等大型项目中,日本企业失去了不少商机;由于民族情绪影响,日本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排斥;而日本方面则做出了停止提供日元贷款的举动,等等。

  我们注意到,在温总理此次日本之行所包含的诸多安排中,经济领域的有关合作占了很大篇幅。除了中日双方举办高层经济对话外,两国还将举行部长级能源政策对话,并将就日本协助中国进行节能降耗改革达成协议。一个非常实际的消息是,随着温总理访日,中国将结束对日本大米的进口禁令。

  这样的思路,其实还是遵循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办法,特别是通过强调经济合作以及民间交流,来争取未来中日关系改善的基础。这种理性的思路,也是一些日本舆论所赞赏的。有日本媒体以“悬案尚存,各有所求”来表达中日双方利益诉求上的差异,在中日关系亟待“融冰”的背景下,求同存异,谋求共同发展,仍然是一种务实的做法。

  随着温总理的访问日本,料想中日关系会升温到一个新高度。两国朝向改善关系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是,鉴于历史问题的深刻惯性,以及中日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还有许多现实障碍,此次“融冰”之旅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两国关系或会呈螺旋式上升,但其间会有诸多挫折和困难。当然,不论如何,中日双方都应珍惜来之不易的“破冰”格局,而理性求解“融冰”之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