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闻分析:中国富人缘何主动报税不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05:43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5日电 (记者 陆文军、徐寿松)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纳税申报期已结束,与此前“至少600万人应列入申报范围”的专家预测相比,实际申报者可能不足1/4。北京市地税部门已声称,要一对一“约谈”应申报而未申报的个人,区别情况予以处罚。究竟在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以至于“富人”们在报税问题上选择集体“沉默”? 【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人数已超过160万人】
“富人”躲避纳税,应该有完备的制度来确保“天网恢恢”。(资料图片) 个税申报“答卷”:总量少、不平衡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29日,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受理137.5万名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报个税,共补税15亿元。而此前有关专家预测,至少有600万人应列入申报范围。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申报量最大的是北京,为25.5万人;广东次之,也超过25万人。上海、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申报量在10万人以上,福建省申报人数在6万人以上,重庆市接近1万人。 作为国内首次个税自行申报,这个结果可能在预料之中,但离真实情况差距明显,除了整体数量偏少,申报在区域、人群的分布上还很不平衡。 就全国极为关注的上海而言,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中国富人的“聚集区”,但个税申报量一直成谜。上海市财税部门迄今未详细透露过这方面的有关任何数字,申报人数信息捂得严严实实。 记者向上海市财税局询问相关信息时,对方的回答是“绝对不说”。10万人以上申报的数据还是来自于税务总局统计披露的信息。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合伙人林绥说,看看上海密密麻麻的摩天写字楼就知道,上海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人,绝对不少。但实际申报量严重不足。 此外,从报税的人群来看,“工薪族”占了大头,而明显被认为高收入阶层的私营企业主、演艺人士、某些自由职业者却并不多。在西安市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中,书画界人士较为集中,而在申报时却一度出现“集体缺席”的情况。【高收入者个税申报截止 工薪阶层成主角 (视频)】 外资企业员工自行主动报税的情况给人的感觉相对较好。在一家美国外企上班的常非说,公司财务部门督促所有符合要求的员工一定要依法照实申报,所以他们公司符合条件员工的申报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项先生却说:“自己的公司给自己开的工资向来很少,根本不到12万元的标准,平时开销都算在企业经营成本里,本来也是一笔糊涂账。”而且他表示他的圈子里很多大老板也是这样,几乎没有人去申报。 为何一些"高收入者"仍心存侥幸 这说到底是纳税意识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私营业主、律师、演艺明星等等高收入者,他们的收入来源多样,收入形式或明或暗,不易掌握。有些人变着法偷税逃税。有些私企老板表面上工资拿得很少甚至不拿,可是个人的各种花销都从企业账上支出。有些自由职业者的收入则是大量以现金方式支付,自认为可以逃避税务部门的监管。
自觉纳税意识的培养需要更强的舆论宣传和制度法规来保障。(资料图片) 制约个税自报的两重因素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众多应报而未报的纳税人还游离于个税申报系统之外?记者采访发现,个中既有主观心理,更有客观原因。 律师王永芳说,很多人还没有心理准备,虽然这次申报是一种试探性的流程,并不会因为申报的收入数额而增加税负,但多数人还是担心:会不会因为今天的主动申报增加未来的纳税金额? 一些客观制约性因素更不容忽视。林绥认为,其中关键点是个税申报制度配套措施跟不上。譬如个人取得收入的形式和方法存在多样性,而目前国内的银行清一色不提供利息清单,所以纳税人很难知道每年利息收益是多少。再如国内许多人在资本市场投资,进进出出,很难清楚地记得一年中的每一笔盈亏,可证券公司并不会为投资人提供清单。而且,眼下国内大多数企业连个人年收入清单都不提供。而在美国,相关机构每年都会向个人发送汇总表,把一年内基金、股票投资的盈利、分红、代扣代缴税款、未缴税款部分都计算得清清楚楚,个人报税的数据依据一目了然。从这个意义上说,系统配套的问题是妨碍准确申报个税最大的“拦路虎”。如果这些问题能解决,不但个人申报比较清楚,有关部门的监管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反之,想准确报税也难。 税务部门的服务意识缺乏、工作不到位也是个人报税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一家传播机构上班的上海白领白钧反映,税务人员的“大爷”意识根深蒂固,缺乏方便纳税人的意识。他说,为了报税,得先花一个晚上弄懂申报表中每一个项目的含义,按要求填写;然后赶到固定的邮局花上4元多钱,购买一个专用信封,才能将申报表寄出。“为什么我为了纳税还得购买一个比普通信封贵近百倍的专用信封?为什么税务机关就不能给纳税人提供一个信封?为何不能对不易理解的栏目进行事先解释?”白钧反问。 高收入者为何“缺席”个税申报 高收入者之所以迟迟不申报,可能是因为纳税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目前税务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才是导致纳税主体缺席的关键原因。我们希望人人都能自觉纳税,但自觉纳税的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 培养公民对纳税义务的“敬畏之心”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合伙人蒋颖表示,目前我国个税自行申报制度还在试点阶段,相对比较宽松,关键是要培养起“纳税人”意识:一是敬畏精神,二是与权利对等的义务意识。 “一般而言,美国人对纳税充满敬畏。而我国纳税人观望气氛还很浓,没有形成某种敬畏的精神。”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院长张梓太说。在他看来,要使纳税人胸怀“敬畏之心”,首要在于公平。一旦监控不到位,让一些真正的高收入人群逃避了纳税的义务,这不但不利于社会公平,也将会使制度失去公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税的人群中“工薪族”占大头的现状须警惕,应该尽快完善个税申报的相应配套制度,明确量化标准,增强约束性和规范性。 其次,“敬畏之心”在于养成。纳税是公民最重要的法律、社会责任,而我们长期由单位财务部门代扣代缴的惯性很大,自行申报的习惯养成还需时日。 培育全社会对纳税的“敬畏之心”还需有适当的惩戒。张梓太建议,依法纳税是国家的根本性制度,必须有法律进行约束,而不是单纯的部门规定。依照目前的制度,一旦违法,也基本属于行政责任追究。 此外,鼓励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还应给予纳税人与义务相对等的权利。譬如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每年的支出,尤其是大量灰色的预算外收支情况。作为纳税人,也完全有权要求他所奉养的公务人员——譬如税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否则,气不顺,则“敬畏之心”难存。
个税申报岂能放过"灰色收入"
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部分纳税人还不了解自行纳税申报的政策规定和要求,以为平时已经被扣缴了税款,就可以不用申报了。还有一小部分纳税人心存侥幸,认为税务机关不可能掌握自己的收入情况,不想申报。 同时,由于户籍管理和银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税务部门目前掌握比较充分的主要还是工资收入,对于现金、股票等收入情况的监控还比较困难。而高收入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不通过工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通过转让财产所得、资本市场收益等收入既分散又隐蔽。另外,土地、房产、海关以及银行与税务部门之间都还未达成信息共享,也给税务部门监管带来困难。 申报人数未达预期 个税申报为何遇尴尬 税收征管法规定,如果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因此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国家税务总局:自行纳税申报不应心存侥幸 截至2006年底,全国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已为2000多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建立了纳税档案。许多省市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从2001年起,就陆续对当地的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进行了重点建档管理。此外,税务机关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发现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例如,利用税务机关已掌握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申报信息,筛选出同行业或者同一企业、同等条件的人员;通过与扣缴单位明细申报的信息,或与社会公共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通过税务机关对高收入行业、高收入人群的专项检查、利用已掌握的行业收入等信息进行纳税评估、通过检举人提供的检举线索进行分析检查、利用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掌握纳税人在境外的收入等涉税信息等等,从而发现应申报而未申报的纳税人。所以,达到规定标准的纳税人应自觉履行自行纳税申报义务,不应存在侥幸心理。 【博客热文】: 官员财产申报审查制势在必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