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继续保持价格稳定势在必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08:0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当前金融运行平稳”,这是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在2007年中国经济的开局之际,金融运行的平稳态势不仅是对央行前一阶段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一种肯定,更用事实证明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景。而与以往一样,每一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例会,在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同时,更为关注的是在不同形势下央行货币政策的未来取向。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本次例会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的“定调”依然未变。而值得关注的是,在货币政策措施的选择上,除“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措施之外,与上次例会相同,“保持价格稳定”依然“榜上有名”。 央行保持对价格关注的原因何在?近期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走势,也许能够部分地解释央行的担忧所在。数据显示,尽管去年大部分月份我国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全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仅为1.5%,但从11月份开始,CPI涨幅呈扩大趋势,11月CPI上涨了1.9%,创下20个月新高,12月的增速更是达到了2.8%,加上今年1月的2.2%和2月的2.7%,CPI增幅连续3个月保持在2%以上,CPI偏快增长的趋势并未扭转。 而就在数天前,央行研究局课题组通过物价监测结果,适当调整了其去年底对2007年所作的预期,将全年GDP增长率的预测由9.8%调高至10.0%,CPI水平的预测由2.0%左右调高至2.3%左右。从这些数据来看,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使维持价格稳定的压力有所加大,势必会引起央行的关注。 “最近几个月CPI增幅稍微偏快。”半个月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两会”时对物价走势作出的评价,透露出央行的担忧。与此同时,市场的通胀预期也并未随着3月18日央行加息而缓解,而是随着CPI增幅的扩大呈加剧之势。据央行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反应较为强烈,低收入阶层对物价上涨更为敏感;未来物价预期高位徘徊。其中,有近九成的居民认为当前物价“过高或偏高”,有44.3%的居民预期未来物价上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对此,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尽管从CPI的数据表现上看,宏观经济并未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但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使人们不得不警惕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从金融统计数据来看,今年2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创出历史新高,M2增速重新反弹到17%以上,1至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症状”依然明显,央行仍然需要关注通胀压力。“面对依然持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过早地放松对通货膨胀风险的警惕绝非明智之举。因此,央行继续将‘保持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取向势在必行。” 市场人士认为,从短期因素分析,近期CPI涨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粮油价格上涨带动的食品价格上升。由于粮价上涨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领头羊”,而粮油价格上涨的“传染效应”无疑会对物价总水平上涨形成一定压力。因此,将“保持价格稳定”继续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之中,无疑反映出央行对价格波动的高度警觉。 对于央行下一步的调控措施,有专家认为,近期保持价格稳定的压力将主要来自于价格上行方面,可能继续回升的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粮价小幅上涨的压力、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企业成本上升等因素,均会加剧价格上涨压力。因此,为保持价格稳定,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CPI总水平涨幅应在3%以内”的目标,央行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流动性控制力度,防范货币因素加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合理引导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防范因通胀预期引发的局部价格上涨的“扩散效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