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完善相关制度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12:54 国际商报

  要从制度入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率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强势地位,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转变为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战略。

  我国的技术发展,是从引进技术和模仿为主,转向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以往较长时期内,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和模仿制造。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速度,一直快于GDP的增长。2001年研发支出超过1000亿元,占当年GDP的1%多;2004年研发支出达1966亿元,占GDP的1.23%。在研发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比例,小幅稳定增长,技术供应能力逐步提高;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1995~2003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速高达25%,200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7.9%。同时涌现出一批依靠自主创新带动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企业。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产业技术亟待升级。

  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已从生产低端产品,转向生产中高端产品,一些优势企业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市场竞争,逐步加剧,此时如没有

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引进高水平技术。引进技术的难度正在增加,一些关键技术和敏感技术,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技术引进,受到诸多限制,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虽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从研发经费分布看,企业和高校的研发经费支出比例,不断提高,2004年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66%,高校超过10%。

  总体来看,研究机构的研发支出比例超过22%,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与收入相比,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还比较低。

  据统计,2003年和2004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例为0.7%;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6%,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

  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相对薄弱。

  目前从某种程度上看,我国还存在科技与经济脱离现象。大学和科研院所自成体系,研究成果往往难以满足企业需要。根据2003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我国科学基础设施、科技基础设施的排名,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9~20名,技术合作指标居第51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对引进外资和学习国外技术,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如果不注意自主创新,就会过多依赖外国技术。

  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引进技术形成了依赖,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但仍高于50%;而外资企业对产业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在引进技术中,外资企业约占50%;80%以上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是外资企业承担;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约800家相对独立、有一定规模的研发中心,其研发投入约占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从外国转移到我国的制造业,大部分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仍被外国公司控制。

  我国现在强调自主创新,主要是针对过多依赖外部技术,防止国内企业技术空心化而言。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和产品更少。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制造中心,只能是加工中心。因此,要从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增强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但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研发,而是在开放条件下以我为主导。

  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对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提出挑战,创新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国际上的技术创新,已出现网络化和专业化趋势。一方面,由于研发新技术的难度增加,成本大幅度提高,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支撑巨额研发费用,需要联合研发,甚至一些竞争者之间结成技术联盟,联合研发共享技术;另一方面,为提高研发效率,研发分工不断细化,出现了一些专业技术公司,企业研发外包增加。因此,自主创新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根据企业竞争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以我为主进行研发并产业化。

  但自主创新主体,不应是百分之百本国资本的企业,而是国内资本对发展战略具有控制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民族工业的界限不那么明显了。但为防止外国资本流进流出的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防止其通过控制技术,形成对全行业的垄断地位,自主创新主体应是对国内资本拥有控制能力的企业。

  本国资本的控制能力不仅指股权份额,重要的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控制力,能根据国家利益需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而不是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一个棋子,被动服从外国企业战略。有时较少的股份,也能对企业发展战略起决定性作用。

  技术获取有多种途径,自己研发、获得技术许可和联合研发等,但不论选择哪种模式,都要以国力和科技实力为前提。

  在优势领域可进行原始创新;在成熟技术领域可利用创新思维,有机融合相关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创新;在追赶领域,可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局面,总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在技术封锁的战略领域和关键领域,一定要坚持自己研发,在一般领域,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采取有利方式,最终拥有知识产权。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只是研发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数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研发支出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位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之后,但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为1.2%~1.3%,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高于印度和巴西。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增加投入,而是要从制度入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技术创新是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的过程,而企业最贴近市场,在规模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理应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并不等于创新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在企业内部完成,而是由企业主导创新过程,并作为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平台。

  目前我国还缺少像发达国家那样,能集应用性基础研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还要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克服科技与经济分离,科研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的同时,仍需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作用,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完善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与产业结合。

  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而是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有效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包括吸引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提高创新活动的网络化和专业化程度,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培育权威的国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转移中心,以促进技术转移为目标,加强全国技术创新的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扶持区域性和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市场化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发展集资金筹措、研发和技术扩散功能于一身的专业技术公司,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培育科技中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利用和扩散;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地区、国家、甚至国际联网,共享信息、知识和专家资源。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在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扩散和使用。

  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保护知识产权拥有人的利益,最终目的是促进创新。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就没有人愿意去创新,也会有更多人靠模仿过日子。因此,要建立平衡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把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具体环节,引导企事业单位提高管理、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建立专业人员可自由发挥所长的激励机制。

  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技术创新是从研发到产业化、再到商业化的过程,而市场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因此一定要明确政府该干什么,企业该干什么。

  政府首先要解决制度性和政策性问题,为企业创造良好制度和市场环境,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

  由于知识的公共性和技术的外部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在产业技术研发中的作用,也就不能简单地用竞争和非竞争性领域来划分,政府应在企业不愿、或无力进行投入的领域,发挥作用,与企业研发形成互补。

  目前我国政府的直接研发投入,约占全社会的30%,因此要进一步改善政府对科技投入的管理体制,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改进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机制,调整投入结构,推动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的扩散和利用,提高政府支出效率。

  政府的投入要更加重视社会效益,重点放在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上,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高原创技术供应能力,支持共性技术和共享技术的研发,培育产学研联合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在应用技术领域,政府主要是在影响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发挥作用。

  三是分类对科研机构进行改革和重组,运行机制要与功能相适应。

  科研体制改革,并不是科研机构简单地进入企业或转化为企业,而是应根据行业技术特点和产业特点,分类重组科研机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在战略和公共性较强的行业,建立国家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实行国家实验室制度;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和共享技术的研究力量,扶持一批具有行业带动作用、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研发联合体;在一些集中度低、小企业多的行业,充分发挥行业性或区域性科研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服务,还要建立与科研机构功能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

  目前很多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与其功能错位。如一些本应从事共性技术研究的科技机构变成了企业,以营利为目的,难以实现最初的既定目标。因此要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四是加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需求政策。

  目前自主创新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一方面,一些现行政策不利于自主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如进口高技术装备减免税,国内设备征收增值税;国内重大技术装备销售和采购,缺少金融支持;政府采购政策没有充分体现鼓励自主创新等等;另一方面,企业和政府都不愿承担创新风险,甚至存在盲目相信外国技术,宁愿做外国实验场,也不愿用自主创新技术。因此,扩宽自主创新市场,就是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持。还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府采购法》,明确国产品采购政策,鼓励自主创新,鼓励采购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五是在增加科技投入、扩大技术供给的同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主创新技术的利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应加强多层次

资本市场建设,促进技术流动和科研成果转化并产业化,尤其要重视政府科技计划资助的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利用,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促进政府资助技术的利用和扩散。

  六是完善市场环境和制度。

  竞争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要创造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发明人的积极性,培育创新文化,容忍失败;通过建立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和市场准入等措施,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建立适应创新需求的税收、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和全社会增加创新投入;改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靠市场环境和普遍性政策,而国有企业除外部环境和政策外,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要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