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流动性理解差异与虚拟金融的另类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 00:29 财经时报

  虚拟经济延长了经济周期——

  何志成

  由银行来集中投资,不如让老百姓和企业来分散投资,两种投资的区别是后者导致大面积经济危机的危险反而更小,这就是虚拟金融市场的另类意义

  “流动性”是当前金融市场上最时髦的词汇,大家都讲流动性,讲流动性过剩。但非常奇怪的是,对这个已经成为各国央行严密注视的货币现象,全世界却没有统一认识,不但在经济学界不统一,在金融界也不统一。以至于正统的经济学家也经常嘲笑“流动性”一词,因为他们无法给这个词准确地下定义。

  各有各的流动性

  在银行家那里,经常讨论流动性管理。而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往往就是指现金管理,即“敞口”或是“头寸”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流动性就是指存在央行的货币头寸和金库里的现金。

  而对金融市场来说,流动性有更广阔的含义:对各国央行而言,它指对“基础货币”发行和市场流动量的管理,流动性过剩就是指基础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它是指存款大于贷款的比例,若是存款远远地大于贷款,就是流动性过剩;而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是指账面资产的变现能力,凡是容易变现的资产都属于流动性资产,而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可变现资产的过剩。

  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可变现的资产过剩往往是指其在虚拟金融市场中的资产比例很大——因为实体经济中的资产往往是不容易变现的;而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大于贷款的比例太大,往往说明资金运用的效率降低,因为本来可以通过多放贷款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而将企业和银行结合起来分析,流动性过剩则意味着经济中的风险可能越来越大,因为实体经济中增长的资产(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足以满足虚拟金融市场的变现需要,这会使相当部分的虚拟资产出现变现困难,或只能依靠降低变现收入来实现变现——于是出现虚拟金融市场的暴跌。

  而对中央银行来说,流动性过剩是相对的,它不能简单地指基础货币发行过多,市场货币流动性充足,还应该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货币以及对风险的承载能力——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市场风险偏好指数。

  因此,单纯地说基础货币发行过多,或者空谈市场流动性过剩是应该被嘲笑的,它说明我们制定货币政策或看货币现象的方法(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

  通胀对货币发行量越来越不敏感

  为什么今天世界各国发行的“基础货币”都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货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敏感,市场闲置的货币量大,未必能够刺激物价。而这些货币到哪里去了,只能用虚拟金融市场的大发展来说明。

  在经济全球化和货币自由化的今天,所谓基础货币发行已经超越了国界: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成为世界货币,这个国家的央行也就成了世界的央行。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和美国。

  进一步分析,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如果成为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它的流动性水平也就有了世界范围的计量,例如英国;而一个地区的贸易可以主要用一种货币计价了,这种货币也就成了地区货币,例如欧元。

  当货币走出国界后,流动性的计量变得更复杂,货币的对象不仅脱离了国内商品,国内的实体经济,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似乎与国内的通货膨胀也无关了。最典型的就是日本。

  日本与所谓的

通货紧缩的斗争已经延续了10年。10年来日本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宽松,不但利率趋向于零,而且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借款基本敞开供应,货币政策的刺激能力已丧失殆尽。可是,日本的物价仍然是只降不升。

  日本人很奇怪,为什么央行政策这样宽松,市场货币流通量这么大,物价指数却一直不向上走呢?原来大量的货币进入了虚拟金融领域,而且是全世界的虚拟金融领域。日本物价越低,货币政策就越宽松,走出去的日元也就越多,结果是物价也越难涨。如此恶性循环。

  虚拟金融的另类意义

  流动性过剩并不等于物价上涨,但却会导致股市和虚拟资产市场的大涨。

  比如中国,当我们说市场有大量的流动性时,通常是指企业和潜在的投资者手中有大量的闲置货币,这些货币已经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是企业和个人闲置的比较长期的资金。当然,所谓闲置也是相对的,是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的。

  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下,总有一部分资金不可能消费掉,也不可能投入实体经济,因为企业有沉淀,有积累,有远期需要,个人更是如此。这部分资金可以存在银行,通过银行的中介进入投资领域。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

股票市场,有了其他虚拟金融市场,人们更倾向于自己投资。而从国家的角度,银行的作用也是相对的,由银行来集中投资,不如让老百姓和企业来分散投资。两种投资的区别是后者导致大面积经济危机的危险反而更小。这就是虚拟金融市场的另类意义。

  流动性过剩是虚拟金融的福音

  衡量市场流动性是否过剩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当股票下跌时,基金经理不需要通过出售手中的股票来满足基民回购,就说明市场货币仍然存在剩余流动性。当然,这种流动性是可以被管理的。例如前一段突然不容许基金再融资了,尽管市场的流动性那么充足,基金的流动性却枯竭了,他们只能卖股票来满足基民回购,于是股市就只能不断地下跌。而当管理层迅速恢复基金发行,排队买基金的人出现在银行门口时,股市就立刻恢复了上涨。

  因此,市场上的虚拟金融从业者们非常热爱流动性,希望市场上的流动性永远过剩,因为它会为金融大鳄们带来丰盛的免费午餐。

  例如,如果市场上的投资者有更多的货币可以投入股票市场,金融大鳄就可以制造股票持续上涨的题材,于是,股票就可以脱离公司业绩而上涨。假设投资者本来只愿意为股票支付15倍于其盈利(市盈率)的价格。有一天,他们忽然有一笔预期之外的现金收入,而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又刺激着他们购买股票的愿望,他们或许会听金融大鳄的分析,支付多于20倍的价格(市盈率)购买股票。这种情况如果演化为社会整体的流动性过剩,股市等虚拟金融市场就可以在没有任何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上涨30%,甚至更多。因此说,流动性过剩是虚拟金融的福音。

  以前的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系统中的流动性变化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动。因此,央行必须通过控制金融系统中的货币,来控制实体经济中的货币量,进而控制全社会的货币。这个理论从长期观察可能完全正确,但在虚拟金融市场仍然在膨胀时,在一个国家的货币大量外流时(或者有大量外币进入时),实体金融系统中的货币再多(或者突然下降),都几乎不会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当然对实体经济的GDP形成也就没有什么大影响。

  相对而言,因为有了金融虚拟的成分,熨平了经济的波动,从而延长了经济周期。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研究员)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