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防止中国经济呈现政治周期应以公众满意度为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8:31 中国青年报

  朱四倍

  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24日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9%左右的增速实际并不是高增长,而所谓的过热,主要是各地官员为追求政绩引发的政府经济热,并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热。(中新网3月25日)

  中国经济热吗?经济学家刘福垣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由于新任党政官员只考虑政绩需求,不考虑市场需求,形成GDP和固定投资高速增长的虚热现象,并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真的过热了,而是政府经济热了,并且政府经济越热,市场经济还可能越冷。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地方政府似乎更像一个追逐GDP最大化的政企结合体,它们基于狭隘的局部利益,担当了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任。相比之下,公共福利无足轻重。迫于发展的压力,使得单纯的GDP增长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成为考核官员政绩、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主要指标。诱发了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不惜代价追求产值,不重效益拼命上项目,铺摊子,重复建设,竭泽而渔,甚至搞诸侯经济和地方保护。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由于自身利益的羁绊,不再是超然于市场之外的

宏观调控或协调监督者,而成为经济主体。如此以来,经济呈现政治周期,就赫然呈现在公众面前了。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也应是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评判政府效能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公共福利的促进程度,取决于社会弱势群体享有社会基本福利的权利是否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政府经济热的状况下,其提供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其结果是公共福利总量减少,损害了普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福利。

  在笔者看来,

中国经济呈现出政治周期实质上一种政治创租行为。政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趋向于不断运用权力进行政治创租和政治抽租。前者是指政府官员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设出租金;后者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企业割舍一部分利润与政府官员分享。

  从根本上说,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和有利于公民的意志、利益和需求,都必须对公民承担责任。实践中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政绩考核过分强调GDP指标的权重,而对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共产品和公共福利的供给者以及弱势群体福利的保障者的角色,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要防止中国经济呈现出政治周期,就应把社会或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职能的最重要的标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