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美国政府何以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2:26 第一财经日报

  王如晨

  英特尔风光地在人民大会堂公布了其大连项目。一番追踪之后,媒体甚至开始解读起它风光背后的诸多效应。

  但是,英特尔这一举动的意义远未得到解读。因为,它有着远超中国半导体制造业一角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它有望成为中国破除西方技术输出壁垒、获得西方价值认同的分野。

  西方科技界总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制造业。而由于长久遭遇有色目光,中国人谈到全球工厂、世界制造基地时,也显得有些羞涩。因为,在西方的逻辑中,从中国输出的产品总是给人这种印象:原始加工、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缺失等。

  英特尔大连厂有扭转这一倾向的效应。在全球IT产业中,这家芯片巨头一直引领着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芯片在高新技术产品中,则一直被认为是工业的“稻米”。它的生产环节的迁移,势必给予西方一种强烈的印象,即在中国大连这片土地上,同样可以输出全球先进的高新技术产品。

  而美国政府的放行,更是传达着别的味道。这个曾多年以《瓦森纳条约》等手段封锁中国的科技大国,如今正面放行,背后一定发生着某种变动。

  这或许是美国政府与科技界多年科技冷战心态的轻微缓和。一方面,它一直打着

知识产权名义严格限制高新技术产品输往中国,而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将中国视为它的最大市场,平衡成本与利润的“处理器”。这既显示出它的技术优越心理,又传达了它对中国由制造走向创造的不安。

  但是,如果期待全球制造业乃至整个商业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形成一种相容共生的商业格局。其中,短期内,中国的价值正是在于:全球最大的产品消化能力以及最强大的制造能力。

  而中国这一价值则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它无可回避。因为,如果缺乏广阔的技术与产品的消化能力,缺乏强大的制造业支撑,美国的国家利益最终也将无法实现。

  这从侧面也显示出,英特尔之类的跨国企业自然越来越能代表美国国家利益。它们之间以往的矛盾只是商业与政治的短暂博弈。长期看去,美国政府有望会创造出更多渠道与机会,为“英特尔们”的利益铺垫。

  而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适应并利用这种商业与政治博弈的关系,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整体迁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