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我们拿什么来承载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0:48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这关乎人类共同的未来与这个星球的命运。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并不是个新鲜词儿。它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社会、能源方面的危机感,促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随处可见。近两年,几乎每个省份、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它都会成为关键词。

  但是,与快速增长的GDP相伴而生的,是糟糕的气候、被污染的环境以及日益发展不均衡的人口,并且这种局面似乎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局部还有所恶化。

  而且,中国不是个案。在全球范围内,黑色工业文明的发展路径正被无数国家复制。

  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教授正在为这一难题到处奔走。

  萨克斯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主任,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教授和健康政策和管理教授。他1954年生于美国密西根州,在哈佛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在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年轻的教授。

  他曾任世界卫生组织宏观经济与健康委员会主席,他给拉丁美洲、东欧、前苏联、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的政府做过经济顾问,曾因为提出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而倍受争议。他是联合国千年计划(UN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的主任,并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特别顾问,这一全球性计划旨在2015年前大大减少极端贫困、疾病和饥饿。

  萨克斯教授已出版100多本学术著作,被普遍认为是他同时代国际经济问题的权威,他是倡导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先驱人物,他还是《全球竞争力报告》顾问部的联合主席,IMF、世界银行、OECD及联合国发展项目的顾问。2004年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人物”之一。

  3月初,萨克斯教授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做了两场关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阐述了他对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忧虑。(马娟)

我们拿什么来承载经济

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它与环境紧密相关。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所面临的中长期挑战,实际上主要来自生态环境方面。

  环境不能承受之重

  我觉得,生态环境方面最重要,也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一是气候变化问题,二是水资源问题。这两个问题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最关注的话题。也许未来,中国在这方面将起到最主要的作用。我对中国的中期发展非常乐观,因为中国目前经济基础力量非常强大,而且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但是有一点需要我们警惕,就是气候和水的问题,这是全球性的威胁。

  生态环境和资源能否持续承载经济的发展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一直以来都忽视了这一点,生态学家说不可能承载,而经济学家说没问题。我想真理可能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整个星球所承载的生态足迹,已经达到其能够承受的3倍之多,不可能再维持经济增长了。如果这些说法正确的话,地球就面临着危机,不仅仅是生态危机,还包括政治危机。

  我认为,从生态的角度而言,我们并不是在走一条可持续的环境发展之道路。如果我们一味不断扩大现有技术,按照现有方式来使用能源,同时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生态环境空间不会允许我们这样做。

  我想强调一下,地球环境的方方面面都在面临着重大压力,不仅仅是气候改变或者用水缺乏。有人认为矿产资源正在逐渐消失,我不同意这一说法。我觉得矿产资源不会停止增长,或者说钢、铁、铜,甚至是有机燃料,也不会因为我们耗光石油就会停止增长。我想,这可能要过几百年才会发生。目前,我们最大的障碍主要是生态环境,而不是矿产资源。目前,生态环境方面的限制现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很难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要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燃“煤”之急

  大家都对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现象比较熟悉,那就是地球气温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已经升温0.8摄氏度,而且,纬度越高气温升温越快;纬度越高,更多的冰雪就会融化,所以吸热就更多,我们称之为地球表面不断改变的现象;赤道和中纬度升温是最慢的,这就是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

  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世界上每一个地方都变得更加温暖,而且其变暖的程度,超过1950年至1980年累计的变暖水平。显然,印度、美国以及世界上每个地方都会变得更加温暖,而像俄罗斯、中亚以及中国的一些地方,升温的幅度更大。

  至于气候变暖的原因,大概大家已经知道了。人类主要排放六种温室气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烧矿石燃料和热带雨林的砍伐。另外两个主要来源是氮和甲烷,这主要是由于畜牧业的生产和化肥的使用造成的。这些活动都在加强,因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增加而不会下降。

  温室气体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即使现在不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根据现在已经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气温还要继续上升0.5摄氏度。也就是说,目前地球气温变暖程度,还没有完全到达现实已排放的温室气体影响气温提升的水平。况且,我们现在仍在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加速增长而不是在加速,因此大气升温的速度还会加快。

  最重要的是,由于世界上趋同的发展趋势,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很快就会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10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也就是说,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不过按人均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尽管,全球变暖的影响现在已相当严重,但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话,这种情况仍会加剧。去年下半年,英国发布一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针对气候变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做了最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会对食品、供水、生态系统、物种生存、极地冰雪融化、飓风等等这种极端天气的出现,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当然升温升得越高,这些问题就会越严重。

  除此之外,煤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煤很可能会代替石油来促进经济发展,比如说像中国,正巨额投资煤代油技术。煤可以说是目前最糟糕的矿石燃料,因为它基本上全是碳,而不是碳加氢。所以燃烧每单位的煤比燃烧每单位的石油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煤这种矿石燃料足以破坏地球。

  中、美、印、巴西、印尼和其他一些国家煤的蕴藏量非常大,如果采用,这些矿石燃料完全可以使全球温度增加4到5摄氏度。而且在能源使用方面没有什么限制,用现有的技术,肯定会使得气温升高3到5摄氏度。目前,从科学角度大家已经普遍达成共识,即按照现在的趋势,如果再加上经济活动,考虑到矿石燃料的可获得性,很可能使地球陷入非常危险的局面。从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讲,在工业革命之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是280ppm,而现在是390ppm,浓度上升的速度还在加快,因为世界经济总量在增加。

  有人认为上述问题可以自行解决,因为矿石燃料最终也会耗尽,只是不会很快发生,因此也不可能很快带来巨大的环境破坏。

  以煤做燃料的问题没有解决,同时又要不影响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我们知道,如果停止矿石燃料,或者极大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放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经济代价可能非常高。但如果我们用过去模式的话,到2050年就会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翻一番,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达到560 ppm,气温将比起工业革命时上升3摄氏度。大多数的气候学家和生态学家认为,如果气温上升3摄氏度,对地球这个行星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冰山会融化,海平面极大上升,热带地区农业产量极大下降,世界上基本生态系统会遭受极大干扰。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行动起来,使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一个安全水平上。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提高能源效率,还要使用一些非碳燃料,比如说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还有,通过钛吸收技术和奥核技术等新的发电技术,这样可以在烧煤的时候,将废气中的碳吸收,然后排放到地下。这样就足以抵制这场危机了。

  中国正在推行节能政策,但是现在并没有完全实现,美国也是如此。目前,美国整个能源的使用在大幅度增长,可再生能源仍然只占能源的很小一部分。同时,一些更加清洁的能源可能正在逐渐消失。

  不管怎么说,现在没有什么轻松的选择,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否以一种环境安全的方式来使用煤,这是有关经济和环境生态的一个大问题。

  可用水危机

  现在,人类已使用水占人类居住地区总水量的一半,水的主要用途是生产和居家用水,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总量的70%。但是大家知道,黄河水再也不能流向大海了,而且世界上还有很多大河再也不能和海接流。比如说恒河,美国的西南、东南、西北,以及在墨西哥,提供农业用水的河流也已经没有水了。很多河流都因人类用水不善而正在逐渐消失。我们没有办法再去把地球上的灌溉量增加一倍,因为没有这种潜能,水短缺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这是一个严峻的生态挑战,长期而言可能破坏经济发展,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粮食生产危机,同时也会给工业以及家居用水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在中国华北地区居住着3亿人,而这个地区是严重缺水的;美国的西部地区也是同样;撒哈拉沙漠的北部和南部,中东地区,以及中亚的干旱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还有印度西部和南部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水危机。实际上的水危机比看上去更加严重,甚至迫于眉睫。为什么呢?

  干旱地区解决水短缺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利用地下水。比如北京即是如此,印度的很多地区,特别是印度北部也是依靠地下水的。在过去30年中,粮食增产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农民挖井灌溉来实现的,在中国的北部和印度的北部都是这种情况。这种地下水使用的迅速增加,而且地下水的使用量要比自然雨水的补水量要多得多,所以导致了含水层整个水位迅速下降。我的同事描绘了一个有关印度地下水使用的地图,他在当地花了一段时间来研究,发现目前印度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400英尺。他与印度政府官员讨论水使用的计划,政府会说没有什么计划。也就是说政府在没有任何政策制定的情况下,人们就随意地利用地下水。在中国,这种情况也广泛存在,大量地下水正在流失。

  气候的变化也会对水的使用造成很大影响。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降水模式会发生变化,所以很有可能现在的干旱区会更加干旱;第二个是陆地的升温正在导致河流模式的严重改变,特别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喜马拉雅山是一些大河,比如说长江、黄河、恒河这些大河的发源地,几乎是所有亚洲大河的发源地,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东南亚和中国。所有的这些大河原来都是源自于青藏高原,随着青藏高原的升温,现在水流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冰川正在融化,以及每年雪融化的起始时间都要更早,所以丰水期来得早,在春天就来了,而到夏天用水的时候水又不够了。这种情况在今后10年还会加剧,因为气候将继续变暖。

  在印度的一些省份,由于传统的农业地区没有足够的水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大概有3000万的工人逐水而居,他们按季节迁徙去耕种,他们变成了无地农民,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生态问题。

  水问题的解决,人们了解比对气候变化的了解还要少,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未知数。中国有一个计划要进行南水北调,但是这对于中国以及东南亚的影响非常大,最终怎样在目前来讲也应该是未知数,没有哪个科学家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来。同样,印度尽管也受到用水资源缺乏的影响,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对水问题还知之甚少。这个领域紧急需要在全球范围进行研究。

  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全球性协定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也许我们现在并没有完全关注到这一点,但是如果真走到了一切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边缘,恐怕悔之晚矣。而我们现在却在讨论经济增长速度,比如中国的GDP会增加6到8倍,或全球经济总量会增加6倍等等。鉴于存在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现实,这一切又怎么能够实现呢?

  单就经济增长趋势而言,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说,强劲的经济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因为自然的市场动力、技术进步以及资本积累都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种经济增长是否能与环境的限制吻合。到现在为止,环境经济学仍被认为是一种边缘科学,决策者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核心问题,特别是在今后10年必须特别重视它。我们这个星球不可能按照现有的生态发展模式,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经济上有可能会保持这种模式,但是生态上是绝对不行的。

  我想在这里给出一个最基础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为了让GDP增长6倍,在一个生态平衡的地球上,我们应该通过两个方式来做。第一,我们可以用物理的及人的资本来代替自然资本;第二,研发新技术,在某些方面通过节约资源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按照两步来做。

  首先就是中国、印度、美国、欧洲各国都要加大努力,来测试清洁煤技术。这样,我们可以看能否通过新技术,安全使用煤而不至于制造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消除人类真正的危险。

  其次,就是美国、中国、印度、欧洲最终能够就战略上达成一致,即能就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一致。尽管《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到期,但这个议定书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达到目的。虽然主要是欧洲国家达成了一致,但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全球性的协定。

  今年12月,将会在印度尼西亚开始相关的协商,会上,两个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必须要达成共识,从而使得世界各国能够共同努力,找到一种解决方案。

  在中国、印度及其他国家希望能够保持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应该基于新技术和更多的节能。碳吸收和碳储藏,还有可更新能源,还有滴灌、精确灌溉,这些都是新技术的范例。中国通过水产养殖来减少海洋捕鱼等,这些都是在过去25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当然这些都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仍未解决。

  (本文基于作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未经本人审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