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连平: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可能诱发经济大动荡之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 09:44 第一财经日报

  连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低通胀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保持了高速增长,出现了令世人瞩目的繁荣。不过,虽然中国经济有望中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但并不能因此说经济运行中不存在任何问题。

  一个隐忧是: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可能造成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国内外研究表明,资产价格一定程度的上涨将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等拉动消费、投资及进出口的增长,从而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同时,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是不对称的,即资产价格上升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正面促进作用可能要远远小于资产价格迅速下降时可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而且,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还可能导致一国金融系统的不稳定,破坏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带来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

  当前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房地产和

股票两大投资市场的价格上升。尽管从目前看,仍没有充足理由认定两大投资市场已在整体上形成了明显的泡沫。但如果未来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发展,其负面效应就会不断积累,其能量就会逐渐增大,两大投资市场的泡沫就会堆积起来。如果此时游资迅速外撤和干预失当,两大市场泡沫就会迅速破灭,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巨大的打击。

  隐忧之二是:通货膨胀的较快发展将威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过剩的流动性在影响资产价格的同时必然对通货膨胀的发展形成推动力。目前我国国内过剩的流动性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正在增大。

  进入2007年以来,CPI走势与2006年12月份相比,虽然有所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CPI增长率明显提高。2007年1、2月份CPI增长率分别为2.2%、2.7%,比去年同期水平分别高出0.3和1.8个百分点。去年一季度CPI增长率平均为1.2%,今年一季度CPI的平均增长率肯定远远超过去年。 如果这一趋势得以维持的话,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较快发展就要来临。

  目前,我国的物价上涨尚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之内,这种温和上升的走势甚至是近年来人们所期望的,尚未达到需要采取干预措施的时候。但是,随着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积累,房地产和股票两大资产价格上升后对物价形成压力的增大,境外资本因

人民币升值因素吸引加速流入,以及宏观调控回旋余地和空间的缩小,我国中长期内通胀压力必然不断加大。

  导致以上两大隐忧的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两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其一是内部的储蓄与投资的结构性失衡;其二是经济发展的外需与内需的结构性失衡。如果一国不主动采取措施校正其经济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那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套利资本的自由流动就可能对其结构失衡进行“强制校正”,而这往往是以国内经济的破坏性回归为代价的。

  笔者认为,短期举措以疏导流动性为主。首先应控制外汇储备增量,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其次,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小幅,渐进和一定频率的加息政策;进一步,改革

汇率形成机制,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从长期举措来说,则以化解结构失衡为主。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搭配使用偏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应该是当前的较好选择。利用偏紧的货币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顺差,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利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解决国内储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问题。(作者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