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朱四倍:环境污染 GDP损失5%到10%零和博弈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朱四倍

  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这是来自多个渠道勾勒出的的环境现状。综合世界银行、中科院和环保总局的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瞭望新闻周刊》3月19日)

  9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把我们每年因环境造成的损失评估为GDP的5%至7%,现在,已经到了10%,这是一个让人害怕的速度。这个信息从侧面验证了这样的事实:总的来看,中国GDP和GNP水平被大大地高估,GNP的发展速度大大小于GDP的膨胀速度。

  中国每年因污染造成损失达GDP的10%带给我们的隐忧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零和博弈。据环境问题专家估算,如果把环境的恶化考虑在内,中国的GDP的实际增长要减少2-3个百分点。中国环境污染每年导致GDP损失283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部分成果。这是零和搏弈隐忧的第一层次隐忧。

  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

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GDP的增长有两种代价,第一是浅层次的代价,就是经济成本的代价,第二种是深层次的代价,就是环境、资源的代价。从GDP增长的深层次代价来看,并非每一种GDP的增长都对国家和人民有利。有利的GDP增长和无利的GDP增长的零和搏弈是第二层次的隐忧。

  中国每年因污染造成损失达GDP的10%,并不是让我们抛弃GDP,我们永远不能蔑视GDP的增长。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康乾盛世,其GDP达到世界1/3。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而我国经济由此进入了持续的衰落。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追赶。2003年,我国排名世界第四位。但是,GDP并不能提供社会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它没有把环境的恶化考虑在内,也不能衡量国家的全部财富,它无法反映诸如国家的总收入是如何在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之类的社会指标,也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快,社会发展慢,城市增长快,农村发展慢的实际情况。

  我国各省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GDP损失基本为正值,其中以山西省为最,这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环境问题对国民经济影响是负面的,有的已经非常严重,山西、贵州、云南已经超过了4%的比重,这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事实上,对我国部分地区来说,已经到了零和博弈的临界点。可持续发展观隐含着两个基本假定:一是发展应当是无代价的,至少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和机会;二是人们必须能够事先充分地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潜在效应和延迟效应。从代内公平来看,由于自然资源和发展机会的有限性与发展需要的无限性的矛盾,一部分人对稀缺资源和有限机会的占有,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人占有机会的剥夺。这是一种比市场逻辑更深刻、更普遍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是第三层次的零和博弈隐忧。

  伴随着财富大量消耗的GDP增长是没用的,以GDP方式测定经济发展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尺。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主流发展理论表明:政府在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社会发展、人类福利、人类公平和人类尊严,把人的发展置于发展的核心地位。因此,应该一如既往地区分发展和增长,要重视发展。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应把关注经济增长优先目标逐渐转向关注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在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未来经济发展的变量,树立

科学发展观和新政绩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