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控制票价不是穷人经济学 降低社会福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7:16 新京报

  编者按

  2007年的春运已落下帷幕,但有关春运票价的争论却仍在继续。3月16日,针对全国两会期间吴敬琏教授“春运不涨价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的言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春运票价不上浮政策将长期坚持,且“长命百岁”。为此,本报特别刊发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的文章,旨在把讨论引向理性而严肃,而非简单的“炮轰”与声讨。

    徐滇庆 (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教授)

  毫无疑问,主张在春运期间控制铁路票价的人是怕火车票价暴涨,增加返乡民工的负担,政府官员在采纳这些建议的时候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但从经济学基本理论来看,这个建议南辕北辙,帮了倒忙,打着“穷人经济学”招牌的人恰恰损伤了穷人的利益。如果要是理论上搞不清楚,今后恐怕会一错再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控制春运票价损伤了最穷的穷人

  主张控制春运票价的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在春运期间不同时段的购票需求大不相同。大部分人希望在春节前第四天和第五天(腊月二十五左右)回家,在春节后第四天或第五天(正月初五前后)返回工作地点。春运的高峰发生在这两个点上,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在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一上路。由于火车的客运能力约束,总会有人在时间安排上如愿以偿,有人在旅行时间上不那么满意。这种消费者满意程度上的差距就是票价差距的理论根据。

  我们假定铁路部门的宗旨是

为人民服务,那么铁路部门的定价标准就应当是,在客流量不均衡的情况下截高补低,总收入应当等于运输成本加合理的利润。如果在春运高峰期多收些费用的话,就有可能在客流量小的时候少收些费用,这样,在运输部门总收入维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乘客避开高峰,通过价格浮动来反映车票的价值。

  比如,想在腊月二十五回家的人自然愿意为他的火车票支付较高的票价。

  而不得不在春节那天登车回家的人,由于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守岁团圆,满肚子的遗憾。但是,如果降低票价,他们可以从金钱上得到一点补偿,心理上也就平衡了一些。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和经济能力来选择返乡和回程的旅行时间。对于那些经济上特别困难的民工来说,为了节省几个钱,他们宁肯错开客运高峰,选择在并不十分满意的时段旅行。可是,票价固定之后,他们不得不支付较高的票价,因此,固定票价的做法实际上损伤了最穷的穷人。

  看起来票价没有涨,实际上买到了腊月二十五的车票的人得到了超额价值,而不得不在大年初一上路的人却吃了大亏。理论上,由于控制票价而吃亏的人要远远多于占到便宜的人。其中,最穷的穷人吃亏最大。

  控制春运票价是排队成长龙的重要原因

  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研究拥挤和延迟现象的排队论(QueuingTheory),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存货系统、交通通讯网络的优化分析中。暂且不提那些比较复杂的排队概率模型,一般来说,排队是一种分配短缺商品(服务)的办法。在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起作用的时候,如果需求迅速增加而供给无法跟上来,价格必然上升,从而压抑需求,刺激供给。在价格机制不起作用的时候,往往不得不引用排队机制来分配。

  经济学理论已经反复证明了市场机制的配置效率最高,因此,除非迫不得已,尽量不要采用排队机制。显然,排队不会创造任何社会财富。在春运期间,成千上万的人去排队买车票,不仅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还要动用警察、保安来维护秩序。对于不得不排队的人来说,他们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一种社会财富。

  有人说,穷人宁可排队也不愿意花高价买车票。表面看来似乎有理,其实经不起推敲。关键在于是否在支出了排队成本之后就能够省钱?恐怕最糟糕的是既排了队,又支付了高价。最穷的穷人往往在这些竞争中处于最劣势,他们很可能是既排队,又支付高价。

  除此之外,在排队过程中很难不出现各种寻租现象。各色人等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获得车票或者倒卖车票。请研究一下,有多少政府官员会通宵排队购买火车票?黑票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大排长龙之日必定是黄牛党猖獗之时。如果允许票价浮动,给出行的旅客选择余地,那么旅客就自然会分散到不同的时段出行,从而大大降低排队的长度。控制票价是火车站前排队成长龙的重要原因。

  控制春运票价降低了整个社会福利

  微观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控制价格的政策都会带来效率损失,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在需求曲线之下高于价格的部分是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在供给曲线之上低于价格的部分叫做生产者剩余(ProducerSurplus)。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曾经多次引用过这些概念。目前全世界的大学教科书中都教这些模型。在没有认真地学习并且弄懂这些理论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地挑战这些被前人千百次引用过的基本模型。

  当政府设定价格上限的时候,增大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生产者剩余。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来弥补生产者,但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一部分不可逆的效率损失。换言之,控制春运票价降低了整个社会福利。这部分损失,往往是国家没有拿到,消费者没有拿到,交通部门也没有拿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样的效率损失非常严重,尽管工人、农民辛苦劳动,可就是富不起来。世界上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在许多穷国中缺乏效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提高经济效率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应当沿着市场化的道路继续改善市场分配效率,而千万不要倒退。

  穷人经济学的核心是反对垄断,反对歧视,为穷人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任何强化政府干预的做法也许出于好心,实际上可能是在帮倒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