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价值指向下的政府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7:53 中国产经新闻

  写在全国“两会”闭幕之际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满含深情地说: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并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阐述民生的快乐。

  温总理的温情之语道出了本届“两会”的一个核心主题:中国政府正在以民生价值为指向引导着政府的发展观。

  实际上,在每年一次全国“两会”召开的时候,人们都在期待着两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好的变化,而每年的“两会”也确确实实给百姓带来了实惠。今年的两会更是如此,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体会到政府维护民生的实实在在的举措,而且让百姓从中看到未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观念上的民生价值取向。

  老百姓对民生的概念实际上是很具体的。比如,

房价能不能低一点,学费能不能降一点,就业能不能容易点,看病能不能便宜点,立法能不能更人性等等。但要把这些看似简单具体的愿望付诸于政府的发展理念和政绩选择中,却并不是一件易事。

  最近,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人们广泛谈论着一个新鲜的名词——“民生净福利”。许多深圳市民在了解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后说:“这些都是咱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社会发展成果。”而这一概念在中国这座最前沿发展的城市中出现,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这就是我们的城市发展和政府施政理念正试图开始一个新的转型——从经济本位、政绩本位开始向“民生本位”转型。而所谓“净福利指标”,实际上只是把民生要求具体化、数字化而已,而支撑这个指标的内在动力则是政府施政的民生取向。

  “民生取向”能够促使当政者在“唯上”思维下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得不收敛,而把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到降低失业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稳定等上面来,树立起“为民办实事”的政绩“标杆”,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以来,各地传来的类似消息不少。比如,浙江省提出,新增财政收入的2/3“投向民生”;上海市明确提出,公共财政支出安排“先用于民生改善”的原则,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更直截了当地强调“民生是否改善,不仅要看人均收入,更要看低收入人群的所得是否逐年增加”;湘潭市要求政府部门为流浪乞讨病人提供医疗救治,并为他们埋单。这些改善民生的举措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的“锦上添花”,还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雪中送炭”,都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今年“两会”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民之意、利民之举贯穿两会,真可谓名副其实的“民生两会”。民为邦本,民富国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项举措,直接惠及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预算草案中的一组组数字,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比如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资金3917亿元,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教育支出增长41.7%,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今年全免,中央财政投入95亿元,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将扩大到全国80%以上县(市、区),要求所有城市和县城镇都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等等。

  当然,要把这些惠及民生的举措最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真正把民生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政府工作的细处,别让总理的深情和百姓的热望在“官本位”的落后观念中冷却下来。趁热打铁,借势而上,从而让“国强民富”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最佳愿景是“两会”后的要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