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许贷不许存小额贷款公司试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5:08 新浪财经
景满林 一、落后的金融改革 目前,为了践行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金融改革工作持续进行。但是这种进行是在一种很被动的情况下展开的,可以称之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并非政府积极引导,这印证了一个道理:上层建筑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落后于经济基础。 2006年早些时候,国家出台了小型贷款公司运作的有关规定,市场上响应其实并不热烈,为什么?归根到底是因为对这种小型贷款公司的多项限定。其中最让社会难以接受的两条是:“只贷不存”, “小额信用面向‘三农’”。本来在农村地区甚至一些小型县城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就不大,何况加上以上两条限定,号子响但很少有人参与的情况出现就一点都不为怪了。 银行的最大功能就是融通资金(央行等除外),金融的三大块主体业务(银行、证券、保险)中银行肯定是最重要的业务。因此,银行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甚至现代化的水平。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银行管理水平相当低下,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多年以来,金融体制改革一直还是停留在争论之中,非国有资本的进入一直受制于各种各样的政策限制,尤其是社会资本或者说是民营资本。这与我国的国有经济主体特性分不开,也与相当一批老的金融顽固派的思想观念陈旧分不开。一些人总是觉得国家的金融领域轻易不敢言放,于是银行和少数垄断领域成为中国滋生腐败最严重和管理水平最差的领域之一。就拿国有大型银行来说,要不是国家动用外汇资本以及多次核销分离不良资产,中国的四大银行中至少有一半已到破产边缘(我们私下曾戏称工行为ST工商,农行为PT农行)。 二、小额金融公司的困境和结局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有关政策大概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于是推出了这样一些不伦不类的限定。我曾说这些试点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些公司逐步边缘化或者业务逐渐放开,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生存,升级。但很遗憾有些金融界的人还在鼓吹必须坚持“只贷不存和小额贷款服务三农”这些限定。下面我就简要谈一下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困境: 一是资金来源极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不能吸收社会资金,往往只能使用拆借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除非自有资金极有丰富,否则就只有银行、基金会等单位可以做,但这些机构谁愿意抛弃大业务不做而注册一家专门做小额贷款的公司呢?不能获得有效的充电,怎么能保证持续放电?目前拆借资金来做小额贷款就更不现实,那等于是在做金融二道贩子或者说客气一点是金融中介。利差之小可以想象是很低的,与其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谁还有兴趣去做呢? 二是企业无法发展壮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政策限定问题,可以说他只能啃别人不愿意啃的干骨头,基本上得不到投资支持,又不能在市场中获得积累,所以根本无法发展壮大。 三是人才难以吸引。金融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人才是金融的灵魂。由于业务的单调,无法从外界吸引有知识技能的人才加入,金融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四是工作不能互补。金融是一个业务比较成熟的产业,实际上是最传统的产业,而绝非高科技企业(但也要依赖并充分应用高科技并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各项具体分工往往是互相联系的。银行通过吸收存款企业的存款及时了解企业的现金流的变化,间接掌控自己的坏账风险。但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由于不能吸收贷款户的存款,这种工作的互补性被打破,风险加剧。 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命运是很可悲的,只能边缘化或者转型(当然转型以后就不能称之为小额贷款公司了)。 三、金融改革的关键问题 同其它所有原垄断领域一样,中国金融关键的问题是不开放!可以说金融领域的开放任重而道远。“堵”和“关”是差劲的或者说低水平的管理。“开”和“疏”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开放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就需要更加提升管理水平,管理工作不就是在这种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周而复始并不管理提高的吗? 要总结还是一句老话:在金融改革的问题上观念要新一些,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这样中国人民的金融生活就可以早一天丰富起来,尤其是我们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就可以更加快一些。利国利民! 好在,06年底出台的《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里面我们已经看到了更加开放的一些苗头,既然有既能存又能贷的金融业务可以做,谁还会再去注册那些限定很死的小额贷款公司呢?另外,07年三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问题也更加强调,让我们可以拭目等待。给基层金融一个生存机会,给人们的金融生活一些点缀。实际上,就是允许有些小型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对大型银行的冲击也很有限,说不定还会更加壮大其实力,尤其是竞争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