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方愚:商机中的加法与减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5:03 国际航空报
在“眼球经济”时代,中国商人最大的优点是学会了推陈出新,而最大的缺点也正在于此,即习惯了用“加法”,而舍不得用“减法”。 所谓用“加法”,即新产品、新技术还没有取得规模效益,就匆匆忙忙考虑“创新”,更快、更多地搞一些所谓的创意,否则就会“落伍”。其实许多时候,商机蕴藏在某个被我们遗忘的角度,比如手机与网络通信发达的现在,我们遗忘了寻呼。 1948年全球第一台寻呼机“Bell-boy”(带铃声的仆人)试制成功,轰动全球,36年后,寻呼机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内地的寻呼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仅1998年一年,波导寻呼机就卖出了100多万台。2000年寻呼业到达顶峰,之后被手机短信一招击败,从此萎靡不振。 技术革新优胜劣汰,这几乎是一项常规。似乎没有人感到有什么特别,“动感地带”10块钱就能包几百条短信!可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一种事物落幕同样也意味着新契机的降临。 美国的通信技术远优于中国,然而美国现在的寻呼用户仍有两三千万,可谓“寻呼者甚众”,而存活下来的寻呼企业比如USA Mobility Inc. (USMO),其业绩依然不菲。究其原因USMO长期以来锁定了一批忠诚的客户,他们的忠诚度非常高,换言之,一些客户甚至患上了“寻呼信赖症”,手机虽便宜,但带给他们的“边际满足感”却可能不及寻呼。 与此同时,USMO的寻呼服务不断推出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来强化自己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这其实承接了营销学大师菲利浦·科特勒的理念———创造“顾客让流价值”,即从一些细节上为特定客户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或是减少其一些时间、精力、金钱成本。 实际上短信的一些功能,寻呼同样能做到。同时现在一种情形我们或许注意过,由于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花哨,不少用户开始产生了一些厌烦情绪,多以中老年用户为主,甚至有一些白领,他们更喜欢简约的产品与服务;日本市场上现在有许多操作非常简单的手机,大受欢迎,这或许不能不给我们以启示。其实,在医院、军队、餐厅、农村等特定场所,寻呼业务仍然大有作为。 寻呼业落幕之后,商机反倒可能绽放第二春。不过一些投资人同时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医院等特定领域,其商业业务一般都是垄断性的,比如现在有一家企业瞄上了在这里做寻呼还有利可图,就会与医院签订一个排它协议。这固然挺伤脑筋,因为如果入股代价高昂而掌握不了话语权,那么为何不能自己动脑进入新领域呢?再如,几乎没有人考虑过在城市里再发展寻呼业务,一个时尚青年手中突然出现个传呼,肯定会被笑话为“老土”,但为何不转念一想,如果这个青年手里的MP3、MP4同时具有寻呼功能,是不是会显得更时尚? 东方愚:知名财经观察员,多家媒体专栏作者、特约评论员,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