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为环保埋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4:57 新浪财经
杨 洋 2006年已经和我们挥手告别。北京市区的空气质量也以241个“蓝天”为2006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不过,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似乎并不乐观。2006年12月13日,“2006为了更好的空气质量大会”在日惹召开。会上公布了一份关于亚洲城市大气污染的“黑名单”,北京位居榜首。不仅如此,报告还指出,亚洲每年有53.7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根源。一时间,中国大大小小的整车厂商再一次成为矛头指向的焦点。各种议论、各种指责纷涌而至。难道环境的恶化真的是整车厂商惹的祸吗?面对这样的局面,又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谁来进行改善呢?在笔者看来,整车厂商有其苦楚,而政府、零部件制造商、燃油环节更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整车厂商:喊冤都来不及! 随着汽车制造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全球各家汽车厂商基本上都和零部件厂商进行了拆分,开始采用全球采购的模式。中国的汽车工业虽然发展较晚,但是也和世界潮流紧密接轨,继承了这种合作模式。这样一来,中国的整车厂商更多时候扮演着组装者的角色,使用来自全球各地的零部件组装产品,而非我们所理解的真正生产者。 就像我们请裁缝做衣服一样,如果衣服穿了两天就缩水了,难道我们要怪罪裁缝的手艺不好吗?答曰:非也。自然,整车厂商也不应独自承担汽车尾气污染的罪名。只是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汽车产品出自整车厂商,有了问题也就必须由整车厂商负责。殊不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本土的整车厂商已经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产品送出了国门。在接受欧美等发达国家严格的排放认证过程中,中国的整车厂商并没有被人家赶了回来。这说明什么?我们的整车厂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制造出符合严格排放标准、降低污染程度的产品。既然如此,把所有污染的责任推给整车厂商,就真是让我们的整车厂商比窦娥还要“冤”。 当然,整车厂商也不能说是没有一点责任。由于目前中国的消费者对于环保要求并不关注、中国政府的政策要求也并不强硬,整车厂商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自然是怎么省钱怎么来。这也就导致整车厂商在环保方面的要求不高,其产品品质只能“达标”、难以“优秀”。 各级政府:进退维谷两难择! 如果要排队论责任,各级政府都难逃其咎。虽然中国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强调要加强环保,但是大多数政策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一些大方向,缺少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这样一来,汽车尾气环保就成了一句口号——“喊的人多,做的人少”。当然,这里面也有政府的为难。一方面,政府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如果过多限制汽车消费,导致城市化水平无法快速提升,很难在自己的政绩上画出一个漂亮的句号;另一方面,近年来汽车行业已成为国家和诸多地方的重要产业,其影响力早已超过行业本身,各级政府也没有理由不支持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政府面对着“管”与“保”的两难选择。所谓“管”,就是不断提高汽车的环保要求,通过技术壁垒淘汰能力较差的厂商。但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厂商大多在技术实力方面有较大差距,一旦政策方面过于严格,很多企业都不得不关门歇业。这样,轰轰烈烈的民族汽车工业难免受到较大的挫折。不得以之下,政府就只能在环保方面调低一些政策门槛,给予本土汽车厂商一定的“保”。但是,这样同样会产生问题。就在去年,国家政府下令要求各地方政府取消“禁小”的政策,以支持本土汽车厂商发展;而地方政府也以国产微型小汽车不符合地方环保标准不能上路为理由,公开抵抗中央政策。如此一来,政府真的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目前,虽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大多都是经过多方权衡后的结果,效果较为堪忧。 零部件制造商:谁来帮帮他! 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中国汽车产品尾气排放问题之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较好解决,零部件制造商的责任也不少。一般而言,尾气排放情况主要与动力总成的技术水平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因此,围绕着发动机而生存的大量零部件企业就成为汽车行业中提升尾气排放质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奇瑞、吉利等一批新兴汽车厂商的崛起,标志着国内整车厂商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正在与国际一流汽车厂商拉近距离。而行业内最大的问题则停留在零部件上。由于自身水平提升不上去,国内整车产品的水平也就很难有较大提升。一位业内同行曾经慨叹:什么时候中国的零部件工业可以跻身国际水平,中国的整车产品也就真的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了。可以说,零部件行业在环保方面的发展前景决定了中国汽车厂商在环保方面前进的速度。 不过,由于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是“重整车轻零件”的状况,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发展难有较大起色。除了少数厂商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中占有一定优势外,大多被海外零部件厂商所占据。因此,要想保护民族汽车工业,首先要保护和加强汽车零部件行业。只有当我们本土的零部件厂商实力有了大幅的提升,中国的整车厂商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中国政府也才能毫无顾忌的快速提升环保政策要求。 当然,中国零部件厂商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更少不了整车厂商的帮助与合作。唯有如此,零部件制造商才有可能摆脱现有困境,拿出一定的精力和财力,全身心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来,尽快追赶上国际水平。 燃油环节:换个角度看问题! 随着2007年7月1日全国统一实行国Ⅲ标准的日子一天天靠近,汽车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对油品质量能否全面达标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由于国内汽、柴油质量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燃烧效率低、油耗大、动力性能下降、尾气排放恶化。在国内,相关调查显示,现有6%的汽车故障是油品问题直接引起的;不仅如此,还有50%的问题是由燃油质量问题间接引发的。在国外,国际整车厂商在汽车研发阶段,会从全球各地采集油品进行试验。在进行了全面的试验之后,一些海外厂商对来自中国的油品也表示了较大的失望。可以说,无论是站在国内的角度还是立足全球视野,中国的油品质量都有着较大的问题。而这则是造成国内汽车产品尾气排放污染严重的重要杀手之一。 在和很多汽车业内的同行谈及这一问题时,大家都表示了很大程度的遗憾。由于行业的差异,汽车行业中形成的问题很难延伸到其他产业上。但是,对于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公众而言,我们确实需要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的石油企业伴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持续抬高油价,一方面将高额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却享受着较高的业绩跻身全球500强。确实,我们的企业在“量”上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已经走上国际大舞台;但是我们在“质”上面又表现如何?又将如何面对环保带给我们的新的挑战? 离开了燃油环节大大小小企业的参与,要想达到中国汽车环保的目标也好,要想实施欧Ⅲ欧Ⅳ的标准也罢,都不得不在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而得到的收效却并不能和投入形成正比。所以,燃油环节,请“参与”进来! 怎样为环保埋单?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汽车行业的环保问题,不仅仅是整车厂商的问题,更是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上各个相关环节的问题。少了谁,想解决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将各个环节的问题都指责了一通之后,又将如何加以解决呢?笔者认为,对于处在不同环节的实体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关注。 各级政府——“大棒”之外加点“糖”。国内以前的政策更倾向于不断提高门槛,以此作为限制低水平竞争对手的进入。未曾想,这种手段放在汽车行业中就相当于消灭本土的“选手”。因此,面对“管”与“保”的困惑,各级政府应当更多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支持。这种支持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的表扬上,更多应该是“真金白银”,尤其是在税收方面的支持效果将更为明显。当然,将一些框架性、原则性的政策落到实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整车零部件厂商——内资企业加点油。在国内各种类型的整车和零部件厂商中,合资厂商凭借其外资方具备的强大技术实力,在面对环保政策方面显得游刃有余。相比之下,没有太多技术靠山的内资企业则有些捉襟见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我们的内资企业不能有所警醒,尽早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一旦国家环保政策强硬出台,我们的内资企业将彻底被政策的大门关在市场竞争之外。面对现在汽车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内资企业们,要趁着好光景多做一些储备,才是上上之策。 燃油环节——不能再“坐视不理”了。谈到油品质量问题,当然不是某一类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这牵扯到国内燃油产业链中的各种环节。所以,要想解决油品质量的问题,首先还是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只有政府在相关领域加大政策力度,兼有燃油各环节的鼎力参与,油品质量的问题才能有所解决。在这个方面,我们不盼望短期见效,只要时时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就不难等到油品与世界接轨的一天。 总而言之,为环保“埋单”,不单单是整车厂商一家的责任。各级政府、零部件厂商、燃油环节,都应扮演好其相应的角色。“众人拾柴火焰高,各家齐心环保兴”! (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