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个人投资海外难解巨额外汇储备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3:48 南方日报

  两会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表示,中国或考虑允许居民个人直接投资海外市场,并提高本地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外币债券发行规模。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个人海外直接投资的放开或许能达到“藏汇于民”的目标,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但也有专家指出,如果单纯靠放开个人海外投资来平衡国际收支,在现阶段还不现实。

  “藏汇于民”的探索

  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有学者估算,今后外汇储备仍将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在2010年余额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

  针对外汇储备持续攀升的情况,早在去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央行已提出了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的政策建议。其政策含义是从国家持有外汇为主到逐渐放宽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但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这个良好的愿望操作起来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在今年两会期间,胡晓炼表示,今年或将进一步扩大资本投资海外的渠道,产品范围可能放宽。她指出,去年个人购汇额度已经放宽到5万美元,今年在这个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资本流出的投资渠道。她还表示,在过去两年内央行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个人购汇、企业境外投资限额的取消、QDII的推出等。今年这些都会继续做,可能范围会更宽一些。

  据了解,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我国设立,并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

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目前绝大部分的QDII产品由商业银行推出,即代客境外
理财
业务。

  然而,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去年11月曾表示,部分QDII产品的销售情况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预期所致。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目前还很难判断放开个人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能否有助于减少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压力。“如果靠放开个人海外投资来平衡国际收支,在现阶段这还不是一个现实的思路。”

  新政或助企业“走出去”

  赵锡军表示,因为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目前在海外找项目、拼市场,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是,在发达的沿海地区,包括广东、江浙一带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当部分民营企业家积累了相当程度的私人财富后,同时在海外市场、经营条件、资源等多方面都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允许其私营企业的生产基地等转移到海外去。“总的来说,目前国内主要的生产结构,无论在产品、技术结构还是市场竞争力方面,都是偏薄弱的。不排除一些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向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拓展经营,包括越南、印度等地方。但这并不是普遍的现象。”

  央行近期表示,在资本项目下,直接投资依然保持较大顺差,但顺差额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趋缓所致。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95亿美元,同比下降4.1%。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曾经指出,个人如果可以直接进行海外投资,那么必然将考虑其风险和收益,“如果投资的收益达不到5%,资金是不是愿意出去还是问题”。他认为,这一举措能否真正达到“藏汇于民”的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

  赵锡军表示,放开个人直接投资海外,主要的思路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他认为,在具体的执行中,还存在审批把关的问题,监管部门要对个人申请到海外投资的相关协议、文件等作严格核实,以保证个人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投资。

  丁剑平则表示,从长远来看,放松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是一个大的趋势,允许个人直接进行海外投资则是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一个步骤,因此是一个必然趋势。

  本报记者 骆海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