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尔森先生到底意欲何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07:4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徐洪才 近日里,曾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著名投资银行家保尔森第三次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访问中国。他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金融业改革越快越好,越往后推迟带来的风险越大。针对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他还提出了“允许外资控股券商、增加QFII配额和放松外资参股银行限制”等三大建议。 人们不禁要问:保尔森先生此行到底意欲何为? 显然,作为美国财政部长,他是为准备今年5月份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而来的。众所周知,华盛顿当下最关心的中美战略问题无非就是“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这两个问题。但此次保尔森中国之行似乎故意避开了这两个敏感话题,而是大谈特谈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好像他只是一个学者,而事实上更像是一位“导师”,他居高临下地面对一群好学不倦的学生,希望学生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且“越快越好”! 保尔森真的无愧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投资银行家,他的演讲充满激情和煽动力。他说,“很明显,中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一步的改革就在前方。”而且,“时间紧迫,机不可失”!他提出了三大改革建议,看起来是真诚的,也是友好的,更看不出有什么隐藏的动机。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第一,保尔森是当今美国的财政部长,“屁股指挥脑袋”,他是一定不会忘记此行的真正使命的!第二,在目前情况下直截了当地谈论“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显然不明智,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愿屈从于外人指手画脚的传统。第三,保尔森毕竟多年驰骋全球资本市场,经验老到,他相信只要中国金融业大门完全打开,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美国拥有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美元是世界货币,中国目前的区区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只相当于美国国债市场的两天交易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一切都不在话下。而且,只要中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是由市场说了算,而美国的某些机构在操控市场方面自然是屡建奇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保尔森比谁都清楚,目前中美对话的焦点,应该放在如何全力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上。 不过,保尔森毕竟是美国人,也有着为人“坦诚”的一面。当记者问到,现在外汇市场似乎出现了“保尔森效应”,即每次保尔森来访前后人民币对美元汇价都屡创新高时,保尔森难以抑制地大笑道:“这么说我应该每周都来中国啦!” 保尔森不得不承认:“中国金融业进步神速”。但他又高度称赞中国领导人“一旦对一项计划做出决定,执行的效率会非常高,执行速度是我所见各国中最快的。”弦外之音显而易见。 请注意,保尔森在这里犯了一个概念性错误,他把中国金融改革完全等同于金融业对外开放。笔者以为,“改革”固然包含“开放”的内容,但绝对不能等同于“开放”。中国金融改革是在保障国家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机制,进而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简单地将“改革”等同于“开放”,必将蕴含着极大的危险。 一般地讲中国金融改革“越快越好”,似乎是对的。但就保尔森提出的具体建议而言,“越快”恐怕只能对美国“越好”,而对中国很可能就是“越不好”了!为什么呢?这是立场使然,立场不同,利益自然不同,结论也就不同。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处于转轨中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由于自身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一定要慎之又慎。在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牢牢地掌握改革领导权和正确方向,否则将可能带来巨大风险。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付出沉重的代价,其教训是十分惨痛的。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时强调,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确,金融领导权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千万马虎不得。我国金融改革首先要立足于自身需要,不见得越快都是越好。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