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评价宏观税负要看长远收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7日 11:31 经济观察报
中国宏观税负是否适宜?至今并无定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计算,去年中国的宏观税负为18%,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最近中央党校学者周天勇批评说,中国的真实税负已经达到31%或32%,实际税负已经相当高了。 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在整个经济大盘子中的比重。周天勇的计算结果与国税总局不同,是因为他的计算包括了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以及土地出让金收入和社会保障收入。且不论这种计算方法是否科学,我们认为,这个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负担。 从企业的角度看,不管是税收或者其他预算外收费,都是企业需要承担的成本。各种预算外的收费规模庞大,恐怕是中国特有的情况,当我们讨论企业税负是否适宜的时候,理当将这些费用计算在内。 而且,讨论一个经济体的税负水平,还应该跟税收收入的投入结合起来。比如说,当税收收入并没有向医疗、教育和住房方面倾斜,没有更多地使用于向社会提供公共品的时候,企业和居民就不得不承担更多。如果用税收收入水平跟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做比较,是否也可以认为,现在的实际税负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呢? 还需要关注的是,究竟是哪些人承担了税负?即使宏观税负只有18%,但是如果这些税负更多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承担,那么从这部分人和企业范围内看,税负水平恐怕就不止18%了。根据专家的计算,中国的税负更多是由第二产业承担的,它们承担了整体税收的80%左右,照此推算,中国制造业部门的税负如何应该是另一种结论。 我们认为,在税收征管环节的有些操作方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说,在一些地方,有些税种一旦开征,往往溯及既往,要求从过去几年开始计算,这种做法,人为加大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对企业和居民的创富热情是一种伤害,长远而论,对培植税源、扩大税基也不利。 过去几年,中国税制改革的指导方针一直是宽税基、减税负。不过从实践来看,税制改革不仅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也受区域间竞争的影响。一些综合性的税收制度改革,被当作区域性的优惠政策使用。比如说增值税改革,在东北试点两年多以后,现在已明确在中部地区推广,这恐怕已经有悖于东北试点的本意了。 中国连续数年财政大幅增收,宏观经济依然向好,选择此时推进税制改革,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财政不会受到大的影响,震荡也会比较小。如果我们能把眼光放远点,则可以相信,现在让利于民,有利于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只有财富在民间更快地积累,民间积累财富的能力更快地提高,税收增长才会有持续的源泉。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