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节能减排 任重道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06: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冯之浚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对于资源的两大约束性指标,即: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然而,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能耗降低4%左右、排放总量减少2%的年度指标。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31.3万吨,比2005年增长1.2%;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4万吨,比2005年增长1.8%,都不降反升,节能减排不容乐观。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效不明显,粗放型的增长仍是主流,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污染物排放量上涨;结构性污染增加了减排压力,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产能仍在扩张,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导致本该出局的落后企业仍占据市场份额;“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的约束性指标,是在GDP预期年均增长7.5%的基础上制定的,而2006年GDP实际增长比预期高3.2个百分点,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相应增加;“十五”期间的“欠账”使治污项目约47%的计划投资没落实,导致重点治污工程未顺利完成,直接影响了减排指标的完成;同时,环境执法力度不够,“不依(法)、不严(格)、不(追)究”的现象时有发生。 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减排力争达标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备加关注的战略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如果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社会消费方式和文化思维方式,我国的资源能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难以承受,国家竞争力将难以持续,国家安全也将难以保证。循环经济遵循的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原则,其直接效用就是节能、降耗、减排。 为此,首先应综合分析GDP增长速度与所受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关系,设定科学合理的增长速度和考核指标。其次,针对目前减排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要以有力措施强制和监督各地方、企业上马治污设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监管是日常、长期的工作,不能靠突击,要强化经常性监管的力度,提升监管能力。第三,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准确的监测体系、严格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经济杠杆对污染减排的激励作用。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虽然2006年“不降反升”,但与2005年的增幅相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还是分别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这说明,达标工作虽然艰苦,但只要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开展以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改造,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力争达标是有望实现的。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