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大干预政策能改变分配不公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9:29  红网

  自从去年中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计划以来,对这个牵扯民众福祉的第三次改革,国人无不翘首以待。现在终于有了眉目。据3月4日《经济观察报》报道,历经近10个月的努力,发改委研究院06年年度课题《我国公平分配的制度模式选择》终于在猪年春节前结题,并于今年两会前夕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这份长达52页的报告,首次提出了促进公平分配的三大干预政策措施。

  三大干预政策分别是:起点干预政策、过程干预政策和结果干预政策,其中对社会各界最关注的垄断行业高工资、农民全面低保和税收调节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政策建议。

  起点,过程,结果,从始而终,涵盖了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如果本着乐观主义的态度来审视这个06年年度课题,我们有理由感到欣慰,毕竟从目前的现实出发,不难得到这样叫人沮丧的结论:眼下的财富分配制度,起点不公,过程不公,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如我国04年基尼系数超过0.46,进入了贫富拉大的黄灯区。

  而眼下这种制度安排弊端重重:不仅严重打击了财富创造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民生凋敝,消费不振,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削尖脑袋望财富优先享有者的行列里挤,如眼下的公务员报考热和毕业生费尽心机涌入垄断行业,从而有可能形成历史上一再循环出现的学者吴思定义的“良民淘汰定律”,继而危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害。

  欣慰固然应该,但也要看到改革必将遭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和破坏。这有前车之鉴。远的不说,单说房价宏观调控,决心不可谓不大,手段不可谓不多,但事实证明,一轮轮的调控重拳都打在了棉花上,房价不但不降,反而屡屡出现报复性上涨的怪现象。这正是既得利益者,包括开发商和一些地方领导,联手抵制的恶果。事实证明,在屡次调控的过程中,民意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由此看来,悲观一点的说,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和监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将步楼市调控后尘。

  正如06年度课题组负责人张本波所言,要想解决分配公平难题,有两个重点,一是限制垄断行业的不合理的收入以及打击腐败等不合法收入,二是要提高一线工人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两个重点是一个问题,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入以及腐败问题正是普通民众收入低的根源,只要解决了前者,后者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入和腐败问题并不容易解决,或者说不能指望短时间内解决。如2006年12月18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控制是垄断的委婉说法,而上述行业正是收入不合理最严重的领域,而要限制其不合理的收入唯一的途径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啊。

  至于权力失控带来的腐败,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官员落马,无日不有,但并不能遏止腐败者的贪婪。可见,要想真正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起点干预政策、过程干预政策和结果干预政策,即使越过了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所起到的作用也将有限,因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权力在财富分配中的巨大作用——试想,既然凭借权力可以轻易把别人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谁会放弃这个特权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尽快设计出一套能够使垄断行业和政府官员权力得到有限约束的制度,实现财富按照要素贡献分配的格局,并辅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工作,才能逐步实现收入公平,社会和谐。

  [稿源:红网]

  [作者:王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