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经济学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 19:22 新浪财经

  

  贾品荣

  资本市场的“四个功能”

  翻开世界证券史,我们不难发现,发育成熟的股市具有“四个功能”——

  功能之一是直接融资功能。它能将国民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这和银行贷款不同,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

  功能之二是市场化的资本配置功能。股市作为配置资源的渠道,通过市场来进行。

  功能之三是再培植功能。原来不好的可以再培植,再培植的基础是资本的流动性。

  功能之四是机制选择的功能。通过竞争,市场筛选机制好的上市公司。

  因此,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战略的竞争,更是企业制度之间的竞争。

  反观中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企业效率低下,即使上市之前效益好一点,靠行政命令上市后,最终因为企业机制竞争不过别的企业而被无情地淘汰。正因为中国股市不具备发育成熟股市的“四个功能”,因此,中国资本市场只是一个处于幼稚期的市场。

  离有效率的市场较远

  粗略比较来看,中国上市公司数量递增是快的,到2003年已达1287家。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成立于1792年,至今这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仅3000家。而中国的股票市场似乎用几年时间走完了别人100多年走过的路。

  这种判断只是以上市公司的数量作为衡量的标准。从上市公司的质量来看,尽管

中国经济连年持续稳定增长,但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却不容乐观。

  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发展史都表明,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只有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才能吸引投资者的热情,也只有运作规范的上市公司才能促进股市的繁荣。

  而中国上市公司大多业绩平平,股价却不低,平均市盈利比国外都高。股价偏离价值太远,一有风吹草动,甚至是捕风捉影的传闻,也能引起股市的波动。

  据一项调查显示:84.20%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总体水平不满意——如果80%以上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不满意,我们怎能相信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呼风唤雨呢?

  再从国民生产总值证券化比例计算,我们不仅比不上新加坡、英国、美国等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甚至有些方面也比不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股票市场离真正有效率的股票市场差距很大。

  对比美国等国的资本市场,我们发现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并不是说成立了股票市场,它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市场;并不是起草了一些章程就完善了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由小到大是一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发展成熟,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打开中国股市发展的走势图,我们不难发现,那时起时伏的曲线,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勾画出来的。无论是中国的管理层,还是股评界,无一不承认中国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政策市”。

  资源的行政性分配

  上市资源,本来是一种市场资源,应该采取市场手段衡量其是否具备条件,但在设立股市初期,新股发行方式上沿用指标控制的办法,基本上是一种指标分配加政府行为的模式。

  在指标模式分配下,各部委、各省市都有发行股票的额度,分配资本资源,这种用行政办法进行额度分配、用行政手段分配资本资源的办法,极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在指标模式分配下,受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驱动和限制,在上市公司选择上很难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这就难免出现一些好的企业被排除在上市之外,而一些不好的企业却被圈定为上市对象。

  在指标模式分配下,某些上市公司“壳”的巨大市场价值将诱使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采取行贿、欺诈等非法手段获取上市指标。

  显然,资本市场资源的行政性分配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

  股票的发行有额度分配,与此相关的是审批制度,这种“凭票供应”的办法造成了上市的不平等机会。

  尽管有的企业业绩好,而且行业成长性也好,但由于没有分配到指标,就不能上市,没有办法发行股票;而有些经营业绩很差的公司,只要分配到指标,也可以上市,造成了证券市场一定程度的不平等竞争。

  这种人为设置的指标分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的。

  由于这种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分配市场资源的办法,使得一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欺骗上市。业绩极差的上市公司,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增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

  要让中国股市真正健康发展,就得加快公司的上市步伐。无论是蓝筹股海外回归,还是内地企业上市,都得要跳出以往严格审批的计划经济思维。

  管理层调控力度太大

  股市行情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其成长性,决定因素为每一只股票的供求关系。从供求关系的总量、结构来看,供求关系是决定股票的最主要因素。

  股票市场如同于其他市场,主要是基于经济因素而运行,尤其是价格的形成与波动要受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市场基于的经济因素过少,则难以谈得上公平、公正、合理。

  对于经济因素,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其共享的经济信息进行预测;而对于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策,并非普通市场参与者所能知晓和把握的,人们对此只能猜测,而且谁能先知晓政策,谁就能优先获得投机,这种信息的不透明性损害了市场的公正性。

  研究国外的成熟股市,投资者也会对政府与股市的关系做出反应,但西方国家一些股市在协调政策与股市的关系时却非常成熟。美联储如果准备加息,就事先打招呼,对投资者来说有一个心理准备,有利于政策的消化与吸收。

  中国股市一定程度是政策市,其表层原因是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深层原因则在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

  以往,许多地方政府与企业陷入一种误区,即单纯把发行股票作为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途径。结果把上市指标分配给一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而且由于额度分配,把一些业绩差的国有企业推上市。如果仅仅把上市作为这些企业解困的手段,后果是中国证券市场面临较大风险。

  从股市的情形来看,股市的扩容超过资金的总量,就会供求不平衡,特别是二级市场需求量不足,往往引起股市行情的下跌。

  纵观中国股市20年的每一个起落,每一个波动,无论是大盘“井喷”上冲,还是“飞流”直下,经常是非市场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样,本来应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市场起不到作用,而投资者大多看管理层的“眼色”行事,老在估计管理层将出台什么政策——是股票发行的扩容还是资金的扩容,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市”。

  从国外的情形来看,市场的力量是决定性的,成为世界股市的普遍规律。

  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有规律可循,而非市场因素,无规律可循,风险非常大。

  投资结构不合理

  不少人认为中国股市是一个散户市场,其实,由于公有股都是机构投资者,流通股中有那么多的基金,那么多的证券公司,那么多的国有企业,总的加起来,我们这个市场机构化的程度不低于80%,也就是说,至少80%的股票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中。那么,怎么能说我们的市场是以散户为特征呢?

  实际上,中国的股票市场是机构化程度很高的市场,不过,我们的市场是一个死的、不活的市场——持有的股票变现不了。因此,从投资结构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在流通股中让机构投资者大量地持有,而是要让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变成名副其实的流通股。

  上市公司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服务,那么,发行股票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从1996年开始,非国有企业几乎不可能上市。因此,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是不适应股票市场这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因此,中国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具有先天不足的特性;同时,又由于国有股占绝大多数,运作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后天又失调了——表现为企业尽管上市了,但其治理结构、人事安排、激励机制和战略决策,一定程度上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不能按照市场要求运作,后天失调了。

  如何建设成为“大牛市”的建议

  中国资本市场要健康、稳定地发展,一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问题,二是国有股控股股东的制度建设。必须在四个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首先,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产权地位平等。是否上市,如何流通都由产权的盈利能力决定。资本市场不能再成为某一种所有制企业脱困的场所。2005年的研究表明,国有股份所占内地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比重达82%。

  其次,让供给和需求去引导资本市场的运作。上市不能再搞审批。政府所做的就是制定规则,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将政府管制控制在有序地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内。

  再次,解决公司治理问题。一股独大必然带有掠夺性,担保、关联交易防不胜防,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绝对控股不可取,即使控股,也要相对控股。

  最后,抓紧建立上市公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中国能否形成大牛市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持续、稳定的业绩。上市公司业绩不好,光靠炒作,是形不成大牛市的。从道琼斯指数来看,美国道琼斯指数和上市公司的业绩趋势是一致的。因此,通过上市建立起一种比较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是最根本和当前最迫切的问题。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