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经济周期的回落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09:28 21世纪经济报道

    社论

  春节期间,在一些地方普通民众谈论最多的经济问题是“钱贬值了”,人们盼望去年出台的工资调整政策早日执行,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算计将来每个月能涨多少钱。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几年中拥有了自己新的住宅,各个小区停满了大部分为国产品牌的低价私人汽车。这是一个中国典型的中小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模式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人们开始对通往繁荣的路、对未来感到迷茫。

  中国此轮始自2003年的繁荣,与美国本世纪初低利率政策有关,其低利率刺激了住宅等消费以及产业资本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给中国带来投资和贸易的繁荣,与此同时,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在大规模招商引资竞争中,出现了全国性的“城市再造”运动,即各个政府机关、垄断性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始办公楼的弃旧建新,包括城市的道路改造、广场建设、商业设施再建等。地产开发更是如火如荼,在一些中小城市,大部分行政机构或者垄断性企业实现了“准福利分房”,即单位自建房,市场化的商品房也大量出现。

  一部分“城市再造”是在旧城基础上改造,但是也有很多城市占用大量耕地扩建新城。在部分中小城市,再造过程大部分建筑属于财政支出的办公楼以及公共建筑,这也需要大量贷款支撑。一些银行信贷开始吃紧,有的单位存款或财务等被银行推迟拨付,令人担忧的还有地方性信用社信贷安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出现大量投资诈骗,有人骗取地方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或者资金后潜逃。

  此次“城市再造”周期经四年已渐尾声。中小城市因大量单位自建房,住宅需求一次性得到较大释放,潜在需求减少,大批商品住宅待售,而大城市高涨的楼价使得有效需求减少,大部分城市的办公大楼、基础设施以及商业设施已经或者将要交付使用,并进入财政还债期,但这与涨工资、减税、免农业税、扩大医疗教育等公共支出政策不期而遇,尽管央企以及发达地区财政收入丰裕,对于大部分中小城市来说,

政府债务压力很大。贸易带动的产业繁荣以及城市再造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建筑以及制造业工人岗位,但城市人口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农民非农收入增长较快,在农村地区也开始了一波房屋翻建,但农业水利设施近年缺乏投入,在气候异变频繁的未来,粮食生产受到挑战。

  此轮经济周期,应该是美国消费带动的贸易繁荣及国内城市改造热潮鼓励了更多钢铁、电力等投资造成的,就在国人将注意力投向火爆的股市时,实体经济可能已经在高位开始回落,尤其

城市建设和地产业的周期性结束。2006年,中国第三季、第四季度固定投资大幅放缓,只因下半年出口增长抵消了投资放缓的影响,净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从上半年的2%上升到3.3%。产能过剩也开始显现,2006年央企实现利润增长18.2%,而2005年和2004年的利润增长幅度分别为34.8%和42.5%。如果此轮投资热潮中新建产能相继投产,产能过剩趋势将加剧。

  另一引燃中国繁荣的美国因素也存在变数,如果美国经济因油价重新走高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开始回落,而中国商品因货币升值以及土地、工资等国内成本上升,出口势必受到影响而下降,与国内投资减缓共同发力,将加大

中国经济回调的可能。即使美国因素不变,而国内需求减缓,产能过剩将导致企业竞相低价出口,带来更多顺差,加强人民升值及流动性过剩压力,进一步刺激股市飞涨,酝酿泡沫。政府正在提高对卫生和教育的财政支出,扩建大城市廉价房,刺激消费,但是,大部分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税收的减少,将增加政府政策执行的难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