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情人节的玫瑰与中秋节的月饼 泡沫也有合理成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11:0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闻召林

  在一场以“泡沫”为主题的大讨论中,A股市场以先抑后扬的走势完成了狗年的最后两周交易。

  比较有意思的是情人节前的那个双休日,多家知名财经网站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同一个主题的财经沙龙——中国股市是否出现了泡沫?结果可想而知,财经评论员们唾沫横飞的高谈阔论,不仅令投资人士惬意温馨的周末假期大打折扣,同时更冲淡了即将到来的2007年情人节的浪漫氛围。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去人们在讨论关于中国股市的话题时,总是习惯于走极端。比如一年多前,西南地区有人就曾喊出这样的口号——远离毒品、远离艾滋、远离股市,但现实是不到两年时间,股市又成了万众瞩目的财富焦点话题;又比如,德高望重的学者曾经抛出掷地有声的评论——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但是眼下,资本市场已经逐渐演变成国民经济完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再比如,几年前在有关股市边缘化的大讨论中,有亢奋者振臂一呼——A股市场必须推倒重来!现如今,面对10万亿规模的A股市场,谁还有“推倒重来”的狂想?

  在这场关于股市泡沫的大讨论刚刚启动时,有人不免有些担心,担心这场大讨论又会导致又一个极端的后果——股市泡沫的妖魔化。

  好在这样的事情终于没有发生。或许是社会进步了,人们变得宽容了;或许是一些财经评论员们还满着仓,所以口下留情了。于是,透过这些唾沫横飞的论坛,我们听到了多元的、不乏理性的声音:泡沫是与金融市场伴生的一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常态;适度的泡沫并不足惧,关键是要防止恶性泡沫的产生;无论是投资者、融资者,还是管理层,都要学会适应泡沫,应对泡沫,甚至利用泡沫。

  幸哉!中国股市。这种多元、理性的声音,昭示着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在经历了多年熊市的煎熬与一轮制度性变革的洗礼后,股市投资者对于风险与泡沫的认知,已经变得宽容与理性。这意味着全新的中国股市文化终于开始萌生。而这种文化的萌生,才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新生的重要信号。

  其实,对于泡沫,现代人的金融生活中早已不再陌生。比如

情人节的玫瑰,中秋节前夕的天价
月饼
,春节期间的南国海边豪华游,甚至北京与上海炙手可热的
房价
。以上这些投资品与消费品有个共性:价格一定程度上偏离价值,但还是有人趋之若鹜。这个共性同时也说明,泡沫是人为炒作的产物,不过也有其合理的成分,这个合理成分存在于市场的根本属性之中。

  股市作为高级的市场形态,风险更为直接,更容易产生泡沫。当下的市场,“是否出现了泡沫”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比这更重要、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理性地认知当前的泡沫,市场本身可以承受的泡沫边际在哪里,金融监管当局的心理底线又在哪里?

  而对于这些问题,这场泡沫口水战还没有给出完满的答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