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朱冰尧:文化价值仅靠节会难深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20:13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朱冰尧

  如今称之为“某某文化节”、“某某文化盛会”旅游项目陡然增添于各类旅游景点的宣传单中。似乎只有冠以节会等盛典活动方可体现其文化价值的深邃之处。

  于是,在北方就会有“冰雪节”、“民俗庙会”,在南方就会有“海洋节”、“赛歌会”;这厢办“女娲文化节”,那厢搞“巴人文化节”;甚至有报道称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也要举办“姓氏文化节”。

  不可否认,这样的节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地方旅游资源,展示了当地蕴含的文化价值,一些具备自身特点和风格的旅游文化节也办成了知名的节会,做出了规模,获得了效益。但目前从全国来看,这样的节会有着过多过滥的倾向,一些地方甚至有借文化节劳民伤财、铺张浪费、政绩工程之嫌。

  热衷于搞节会的官员们,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理由,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管这当地的文化是否与“某某节”相符,也不管“某某节”的文化内涵是否深厚,始作俑者总归有一个充分的“搭台”理由:搭好了舞台,还不愁舞者上台吗?

  实际情况往往是事与愿违。从目前各地举办的各类文化节活动的实效而言,多数仅仅起到烘烘场子,热闹一番,在媒体上炒作一番,搞出点“知名度”,也许还会借此招引中外客商参观考察,展示投资环境,当然也会把当地的旅游资源向外宣传一番。

  但这样的“文化”仅仅只是浅文化,至多也就是个场面宏大的宣传营销手段而已,而要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并产生商业价值,仅靠节会这样的文化表现形式就远远不够了。实际上,文化内涵并不是通过高大全才能挖掘出来的,把功夫只做到了表面形式上,不仅不能张扬当地的文化,反而因为粗制滥造的文化形式丑化了本应内涵深邃的文化价值。

  因此,要通过挖掘当地的文化价值实现商业目的,首先就要为文化而文化,而不是为商业而文化。所谓为文化而文化,就是要先深入研究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俗特征,从中攫取可供提炼深刻精神内涵的文化特质,并召集有关文化专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最终用简洁明了的表现形式物化文化特征,同时选择最适合表现文化内涵的活动展示形式(包括节会等)给予放大传承。

  另一方面,要学会把文化价值通过商业模式进行价值转化。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的文化价值实际很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一些纯朴本色的文化特质一直是人们钦慕的原因。但是,往往在展示这些文化特质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就会想当然。要么觉得这些文化特质太土气,不时尚,没有现代感,就会在展示过程中人为加入不伦不类的所谓现代文化色彩;要么觉得这些文化特质太沉静,不热闹,没有轰动效应,就会在舞台上吹拉弹唱,搞得跟农村骡马大会一样的喧闹。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无法吸引来客商和游人,还会落个不懂文化、生拉硬搬的恶名,这样的文化节不办也罢。

  其实,越使用贴近文化特质的商业模式,越古朴沉静和去商业化,就可能越能够取得商业化的成功。但愿即便不用节会我们也能够让我们把文化价值转换成商业价值。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