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7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为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3:5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07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在维护总量平衡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价格型调控与数量型调控的协调配合,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徐洪才 刚公布的央行2006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我国最近一段时间的金融形势作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并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向作了较为全面的展望。综合而言,2007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在维护总量平衡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价格型调控与数量型调控的协调配合,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概括起来,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的特点及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这里的“稳健”,是指在目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和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的条件下,中央银行采取适当的“紧缩”措施,合理地控制货币信贷增长,进而控制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均衡与稳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中央银行必须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和维持低利率市场环境,这是产生银行体系流动性泛滥的真正源头。过多的流动性推动了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增长,在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物价上涨和经济稳定造成了压力。因此,2007年货币政策重点仍将是围绕收紧流动性展开。 第二,继续坚持总量控制,同时优化信贷结构。我国中央银行收紧流动性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的。2006年末我国M2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M1余额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M1指标的执行效果还可以,后两项指标执行效果较差。央行认为M1增长过快的原因:一是经营效益好、市场活跃、企事业单位投资意愿较强,对活期存款需求迅速增加;二是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5月份以后增长放缓,企业为满足支付需要持有更多活期存款。而笔者则更相信,这是低利率市场环境和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信贷增长过快的原因,是由于三家国有银行相继上市,受制于上市公司股本回报压力;上半年信贷资金投放明显加快,下半年在央行干预下迅速收敛。目前,央行深知控制M1和信贷规模难度已相当大,因此将2007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锁定在M2增长上,同时继续通过“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对信贷资金投放实施引导。 第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快外汇体制改革。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2006年一是推出做市商制度、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改进中间价形成机制,完善外汇市场体系;二是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三是扩大外汇市场做市商和会员,提高市场交易活跃程度。2007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将继续维持2006年的水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在以上三个方面继续加大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同时在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方面可能会有实质性举措,会选择适当时机、在合适的交易所推出人民币期货、期权交易。2007年,我国外汇管理将继续加强,继续扩大实施“藏汇于民”的政策,适度引导和扩大资本流出,同时加大反洗钱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对国际热钱流入我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进行必要的限制,继续加强短期外债管理。 第四,加强价格型调控与数量型调控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虽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但依然实施数量型调控方式,且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实施管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但我国利率市场化主要受制于汇率自由化,也就是汇率管制导致利率难以市场化,而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又必然引起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由于出口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之出口企业素质难以较快提高,因此人民币短期内一步升值到位的可能性极小。但币值长期过低,必然吸引外资流入。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定在大致相等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利息差上,这一政策已取得初步效果,但笔者认为恐难长期维持。2007年,美元利率上升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人民币利率上调空间有限,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 第五,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较差,原因之一就是资本市场不发达,资产价格信号对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还十分有限。目前,通过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中国经济的崛起,通过大规模增加金融产品供给主动吸纳过剩流动性,正在逐步成为人们对中国金融发展问题达成的共识。无疑,2007年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元年。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