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农村金融如何落实“一号文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0:34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被称为“中国第五大银行”的邮储银行正在加紧挂牌的步伐。近日有报道称,经由各地共同出资缴纳的邮储银行首期注册资本已基本到位,有望于本月底下月初进行总行层面的注册登记。

  此前相当时间内,只存不贷、单向流动的邮政储蓄恶化了农村金融长期被抑制的不合理状况,为此,各界对于即将破茧的邮储银行寄予的最大希望是,如何实现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尽快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比例,引导邮政储蓄等资金返还农村”。

  诚如一切事关重大的改革,其间总是利弊交织难以两全,更何况,中国农村地区金融业务的萎缩,本就是个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其实,不仅仅是即将挂牌的邮储银行,包括即将股改的农行,甚至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目前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是政府部门应该在农村金融领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就是说,首先要搞清楚哪些农村信贷需求属于政策性金融服务供给的范围,哪些属于商业金融服务供给的范围。

  只有明确界定了农村“私人金融产品”和“公共金融产品”的范围之后,才能更好地推行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造与完善,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金融制度的调整与安排。

  吸取以前的教训,农村金融改革应该避免过多的由政府主导。在当前阶段,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尤其需要理性地避免这样一种倾向,即农业资金一有问题,就批评、责怪农村金融,要农村金融机构多贷款,而较少注意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显而易见,一个自身处于财务困难中的金融机构,是不可能为“三农”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的。

  回到邮储银行的资金运用上来。2005年初制定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作出规定,邮储转存央行的“老存款”要按照10%、15%、20%、25%、30%的比例分5年转出,这意味着2007年、2008年将分别有1658亿元和2072亿元资金进入邮储自主运用资金账户。按此计算,2007年邮储自主运用资金余额将突破10000亿元大关,2008年将超过12000亿元。若再加上新增储蓄资金,自主运用资金账户上的余额还会更加惊人。

  参照以往农行的情况,似乎有理由担心,长期坐享转存央行无风险息差的

邮政储蓄,在人才、客户、经验,以及赢利模式均有所欠缺的情况下,能否将规模庞大的资金安全有效地配置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出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如果管理层对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比例作出规定,势必需要相应给予某些优惠,如减税、补贴等,这样又会产生更为棘手的问题,即,金融机构会否将经营性风险转嫁到政策性业务上,无休止地寻求政府补助?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中央作出此决策和部署都是必要且及时的,因此,在大方向既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的就是相关配套措施的设计、论证与实施。我们深知,满足“三农”发展所产生的金融需求,可以称作全球性、长期性的难题。不过,若换用一种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大的方向和决心明确了,可以使未来改革未雨绸缪,减少弯路,更快进入合理通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