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周年洋:以什么样的度量面对外来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 09:19 新浪财经

  

周年洋:以什么样的度量面对外来文化

新浪财经周年洋专栏周。(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周年洋,学术编辑。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在80年代的文化热潮中受到熏陶,终生难改那个年代的印记。撰文风格哲学为里,财经为表,力求展现问题的另一个角度、现象的另一种解释、事件的另一种观点。

  2月5日-2月11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周年洋。----编者按

以什么样的度量面对外来文化  2月9日 星期五

  点击进入周年洋的Blog

  周年洋/ 文

  去年底与朋友一块去拜访李泽厚先生,谈得很宽泛,但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他很担心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李泽厚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的精神领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大哲学家,在哲学、美学、思想史上的成就已成一座高峰。1992年以62岁高龄前往美国,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德国图宾根大学等地讲学10多年,对中西方的生活状态、文化生态,有理性和感性的全面了解,他的“西体中用”观点代表了他对中西文化的态度。他看重西方的文明成果,又着重中国文化自身的转换性创造,他不是民族虚无主义,也不是民族主义。

  李泽厚先生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近来发生的事情,一桩接一桩,让人不得不担心民族主义情绪的暗流有朝一日大行其道,给中国和平崛起人为制造障碍,不利于培养中国人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胸怀。一是圣诞节时,有10名博士发表檄文,希望有关部门管制中国人过圣诞节,因为这是西方的节日。二是央视一著名主持人在博客里发文,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希望星巴克主动撤出。两件事情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当然也引爆了许多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对于讨伐圣诞节的檄文,薛兆丰有过精彩评论,认为这些人不如猪八戒。猪八戒师徒为了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种开放的胸怀、学习的热情,确实值得我们效仿。不往深里说,我们只从个人生活角度来说,在忙碌工作的现代社会,节日只是一个放松自己的借口,找这么一个日子狂欢一番,快活快活而已,至于其中真有多少深意,是不是感到文化侵略,让人觉得有点神经过敏。我个人是不过圣诞节的,那个节日只给国外朋友发贺卡,不给国内朋友发贺卡和短信。但别人过不过,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不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嘛!在今日这个平坦的世界,难道这种宽容度都没有吗?想通过呼吁抵制这样一个大家寻找快活的节日来“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不免小题大做。除了激发人们的民族情绪外,我看没有什么建设意义。

  星巴克是何方神圣,它的咖啡店为何能开遍全世界?现代人在繁忙的商业生活中希望找到一个轻松自在的休闲区,以闲适的心情品味咖啡时进行聚会、生意谈判,星巴克营造的环境更符合现在人的口味。这么一个休闲的所在放在了故宫里是否就糟蹋了中国传统文化呢?

  先不说故宫建筑和它所承载的内涵,有多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有多少渲染着中国文化的糟粕?故宫这座古建筑作为历史陈迹有它的文物价值,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但古建筑中蕴涵的各种尊卑等级、专制文化,在这座建筑中曾经发生的那些可怕历史,难道也是我们要继承的传统文化内容?我想任何一个有现代头脑的人都会存疑吧。仅仅是因为一个方便现代游客的星巴克在故宫里,就糟蹋了中国传统文化!故宫里的星巴克改变了故宫的结构吗?毁坏了故宫建筑吗?我倒是看见星巴克适应故宫的氛围做了不少的调整,故宫里的星巴克展现了故宫管理部门对游客的贴心服务。

  故宫作为历史文物,只是一个反映了一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旅游区而已,它是否担负着中国传统文化毁坏和复兴的任务,我想这样一个物质建筑没有那么大的文化使命。如果为游客在故宫里提供服务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那么,那些为了房产暴利,不惜砍伐古树、毁坏古宅的行为算什么呢?而我们对那些事情的讨论和愤怒为何没有对故宫里的星巴克那样闹得沸沸扬扬,只因为那是国人干的,那就不算什么事情吗?

  到底要怎样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著名学者唐逸说:“我们是没有国教,或者说没有宗教的民族,也就是说,没有统一的信仰和仪礼,来维系人心和建树基础价值。原来的儒教,是王朝和科举制度支持的意识形态,基础既已圮坏,实际已经灭亡,不管‘新儒家’如何倡导。如今维系民族精神的,唯有汉字的传统和日用饮食。”如果真想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话,对于今日作为个体的中国人来讲,重要的是学好汉语和汉语承载的文化。近来读荷兰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其中文化的韵味如此地道,非我们这些中国后代能及,这个汉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远远超过诸多中国人,尤令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汗颜。这是题外话。回到主题。像故宫这样的古建筑需要更多的保护,不过从它是一个旅游点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按旅游的用途对其做一些配置和改变,吸引更多的游客,有什么不妥吗?那才是真正让古建筑发扬广大其价值的做法。

  中国向来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民族,所谓“有容乃大”。盛唐时的中国更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在隋朝和初唐时期,中国更多地从西方传入思想和技术。中国佛教是当时最活跃、最有影响和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它一直是从北印度和中亚诸国吸取新的推动力。其他新宗教,如拜火教、摩尼教、景教和以后的伊斯兰教,也从伊朗和中亚传入。除了这些思想影响外,传入中国的还有音乐、舞蹈乃至金属制作、烹饪这些技艺的新成果,以及诸如数学、语言学方面的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成就。”

  处于最强盛的时期的唐朝,引进了那么多外来的东西:佛教、音乐和舞蹈等等,到唐朝来的各国使节和商人络绎不绝。今天依然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的佛教,在唐朝时其寺庙、石窟、佛像等建筑遍布全国,改变了原有的中国传统,但这些没有让唐朝衰弱,反而成为唐朝更强大的因素。今日的中国,经济刚刚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这种起色还是站在全球修建的一个共同平台上取得的,并不是单靠自身的勤奋努力所获取。中国要想重现唐朝那样的鼎盛,如果不在文化上具备博大的心胸、海纳百川的气度,是无能如何达不到的。

  在面对外来文化和自己的文化竞争时,最好是保持平和心态吧!叫喊、呼吁是不会让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的,也不会因此让自己的文化受到外国人的尊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才是中国文化的传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