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害怕百姓利益被损害 担心国家安全受威胁
本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任建民 本报记者 江雪晴
泰国近期以来对外资及外商的一系列限制措施终于引起了外企大反弹。据彭搏社31日报道,全球第3大汽车制造厂商福特宣布,可能会放弃在泰国增建新厂的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分析认为,在一些新兴市场,对外资的限制性法规正在逐渐增多,而且这股潮流还在不断蔓延。“这很有可能使外资对这些新兴市场的信心降低,引发投资衰退。”
泰国出手“最狠”
从去年年底以来,泰国政府先是收紧外汇管制,随即又修订了《外商经营法》,限制外资在电讯、媒体和房地产等领域中的控股比例。此后,又修订了批发零售业条例,强迫经营连锁超市的外商不再开设新的分店;几天前,又连续发布强制许可令,使泰国生产、销售治疗艾滋病和心脏病的仿制药变为合法,不再向外国制药企业交纳高额专利费。
福特公司说,可预期性是公司经营事业的必要条件。很明显,泰国政府的管制举措让外商感到未来不可预测。在曼谷的日本促进对外贸易机构不久前发布了东盟5国经济走势指数,泰国表现值最低,连续第9个月下滑,表示将减少对泰国投资的日本公司达到了72家。一个包括辉瑞制药以及其他药业公司在内的行业机构上周也表示,该机构成员可能减少在泰国的投资。
各国限制政策频出
就在福特宣布可能放弃对泰投资的同一天,俄罗斯也出台了限制外资的最新法规,圈定出40个战略行业,规定私人外国投资者对相关企业的控股不能超过50%,以国家身份出现的外国投资者则不能超过25%。并对《矿产资源法》进行了修正,规定储量超过7000万吨的油田、超过500亿立方的天然气田和50吨以上的金矿都被视为战略矿床,外国投资者不得参与开发。
此前,拉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实行战略产业国有化。而近两年跨国公司频频撤出韩国市场,也是因为韩国在物流、研发、医保等方面制定了很多不利于外资的政策。有关是否该对外资有所限制的话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都引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论。
到了重新审视外资的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丁一凡研究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上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怀有排斥心态,认为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实际上是经济殖民主义的表现,是为了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这种观点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才发生变化。一批发展中国家尝到了外资的好处,又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遗余力、不计后果地吸引外资。然而,到现阶段,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首先是金融问题。大量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带来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这时外国资本趁势买断各类产业,一个国家苦心经营多年的财富就在暴涨暴跌间落入了他人手中。这种经济突然繁荣与衰退的现象在1997年以后变得越来越突出,最明显的是韩国。其次是环境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落后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而且外资的流入也加剧了社会不公等问题。最后是经济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外来者反客为主,掌握投资对象国的经济命脉、市场和品牌。
像泰国之所以频频对外资出手,一来是对“外来投资是否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幸福”抱有疑问。这种疑虑始自1997年金融危机,外来投机资本把泰国洗劫一空,国家实力和百姓生活水平都大大下降。泰国国王普密蓬由此产生“自给自足经济”理念,强调“国民快乐总值”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重要。泰国限制跨国连锁超市的扩张,就是因为超市冲垮了传统的乡村小店模式,让很多小业主失去了生存空间。
二是在关键领域的外国投资是否会威胁国家安全?他信家族转让股票给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使新加坡成为泰国大型电信公司AIS和ITV电视台的大股东。政变首领、陆军司令宋提最近公开质疑,新加坡是否窍听了泰国重要官员的电话,他要求军方首领不再使用泰国最大移动通信公司AIS公司的手机,甚至使用对讲机。淡马锡还通过收购,控制了泰国唯一的卫星公司,宋提将军说,泰国应谋求重新发射自己的卫星。
对于现在这股“限制外资风”,丁一凡同时强调,个别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态度还不够冷静。对待外资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地具体分析。既不能敞开大门让所有外资都进来,也不能一味加以排斥。对每项技术、每项资本的引进都要结合本国情况进行具体详细的论证。任何经济民族主义或所谓的自由主义都是站不住脚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