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郑筱萸案 希望成为药监体系重构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02:41 第一财经日报

  倪文昊

  随着第一任局长郑筱萸的被抓,国家药监局这个年轻的机构终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老百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药品注册”、“GMP认证”这些多少有些专业的名词。

  然而高潮之后,风未平、浪未尽,钱的一头牵着官,另一头自然应该连着商,“康力元”这样一个陌生的名字骤然随之浮出水面,我们相信曾得益于“郑局长”的企业远不只此一家,吹袭到整个医药行业的这场大风暴,不过是刚刚开了个头。

  郑筱萸等人的以权谋私,不仅使得中国制药行业在源头上缺失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加严重的是,客观上令一些管理部门演化成为了国内医药市场混乱的策源地之一。

  曾咨询过一医药行业业内人士,为什么他们的竞争对手研发实力那么强,新产品总是远远快于他们面市?他十分不屑地回答,“你应该去问问他们公司老总,为什么他们的药总是先批下来。”新药报批能力与产品创新能力同等重要,这在国内医药行业中早已经达成了“共识”,一个高水平的研发人员,企业往往可以重金挖来,然而一个关系到位、神通广大、能跟领导说上话的药品注册专员,却很有可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如是半公开化的潜规则,给医药行业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众所周知,作为前景风光无限的朝阳行业,制药工业的立业之本在于创新,正是由于有新产品不断地涌现,才造就了全球医药产业持续高利润、高成长的奇迹。然而,伴随着前“两高”的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高投入与高风险,所以,医药企业在制定研发投入预算的时候,总是要权衡一番利弊。

  郑筱萸们的“应时而生”,立刻打破了药物研发决策中的平衡,如果仅仅通过满足几个官员的寻租需求就可以获得新药的“准生证”,那还有谁会愿意去冒巨额投资无法收回的风险,老老实实搞研发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郑筱萸们就是压塌中国药品研发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人们反思中国药品监管领域缺漏太多以致成为官员腐败的工具时,总是喜欢将其与世界上最为完善的FDA(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管理体系作对比,然而十分有趣的是,几乎在与郑筱萸、曹文庄案发的同时,FDA前任局长(曾担任FDA代理局长3年,局长2个月,于2005年9月卸任)莱斯特·克劳福德也正在遭受着牢狱之忧,他“对联邦政府对他提出的利益冲突指控认罪,承认他本人隐瞒了拥有FDA当局管理下的多家医药上市公司的

股票这一事实”。

  之所以述及FDA,我们并非有意为郑筱萸等人寻找开脱其贪腐罪责的借口,而是想说,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从研发到销售,其间存在着多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直接导致了药品监管体系的建设异常复杂,其间蕴藏了太多的寻租机会,所以它需要不断地完善,需要最大程度的透明化,需要许可权力的多方制衡,需要各级药监官员的无私、公正与中立,更需要企业、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支持。

  郑筱萸贪腐网络被打破,会给中国药品注册制度,以至整个药品监管体系带来系统性重构的良机吗?制药企业和普罗大众都拭目以待。(作者为平安

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