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解决当前金融问题需要大魄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8日 02:3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李利明

  逼近3000点的沪指和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凸现出股市明显过热和外汇储备激增这两大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这已经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也已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对于应对这两大问题的手段,业界大多预期央行有可能通过加息来抑制股市的明显过热,而国际投行人士则预计今年央行将会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吸收流动性,以应对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占款压力。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下,依靠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类常规的调控手段,已经无法解决如此复杂的宏观和金融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改革魄力,除了取消结售汇制度之外,考虑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可行性,也许是解决目前金融问题的根本手段。

  首先,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大问题。

  在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而使美联储今年很可能不再加息的情形下,央行提高利率一方面会进一步增加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加速进入。而27个基点的加息,所能够增加的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最近一段时间股市动辄百分之几十乃至百分之百的增长相比,很难有太大的诱惑力。如果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缩流动性,虽然对于减轻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压力和抑制银行贷款的激增会起到一定功效,但是准备金率过高,就意味着很高比例的银行资金成为不生息的资产,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即使提高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所吸收的流动性也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我们认为,股市过热和外汇储备过高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表现,这就是当前的资本管制和外汇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所产生的问题已经不能再用常规的手段来加以解决。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体制,包括严格的结售汇制度,使得外汇储备的主体都集中在央行,央行相应的发行人民币来兑换这些外汇。截至2006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掌握这些外汇储备已经相应的发行了8万多亿元的人民币。虽然过去几年来央行通过发行票据等方式对冲部分外汇储备占款,但是截至去年9月份央行票据余额30780亿元,这还包括因为几家商业银行贷款猛增而发放的“惩罚性”定向央行票据,还包括中行、建行和交行股改中接受的定向央行票据,央行对于改革的农信社发行的票据。也就是说,即使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资金,还有大约5.3万亿元人民币的发行是由于外汇占款,这已经占到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15%以上。再加上国有银行改革中央行提供的4500多亿元再贷款,意味着由于外汇储备的激增和国有银行股改,市场已经增加了5.7万多亿元的流动性。如此巨大的货币投放一方面导致了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快速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积极参与全球投资,全球金融市场上流动性也大大增加。

  中国一直实行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但是这个严格的管制正在逐步失效。外汇储备激增到万亿美元以上,除了贸易顺差激增和结售汇制度因素以外,境外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资金的主要目的是想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利。很多境外投资者的逻辑是:只要人民币升值一天不到位,中国股市的高涨就不会停止,中国

房价的上涨也会持续下去。这里面除了合法的FDI和QFII进来的资金之外,还有不少境外资金已经通过地下钱庄等渠道非法进入中国,大多涌向了
房地产
市场和股市,前一段时间的房价高涨和最近的股市高涨,都有这些资金在推波助澜。不同的机构对于这些资金的规模有不同的预计,但是绝大多数机构都预计这些资金的数量将达到几百亿美元乃至上千亿美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规模表明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已经失效。

  在这种情形下,改变传统的结售汇体制乃至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应该提上日程。当然,这些都不是常规的手段,而是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需要谨慎决定。只不过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已经与国际经济状况紧密相关,中国的流动性问题也与全球的流动性问题互相影响。而且经过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正逐步满足权威人士所认定的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一系列条件。应该说,这个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问题已进入决策层的视野。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