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周道许: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政策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4:58 新浪财经

  

周道许: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政策展望

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道许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经济观察报社、香港英文虎报和投资有道主办的2006观察家年会于2007年1月20日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以下为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道许先生主题演讲实录:

  周道许: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2006年我国金融业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召开的年会以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为主题,深刻把握了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对于我国金融业迎接新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讲四点意见,第一个就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阶段,第二就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特点,第三就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经验,最后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方面的政策展望。

  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阶段1980到1992年,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主题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开始允许一些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代表处对保险业对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帮助外国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了解,扩大了在中国的影响,为进入中国保险市场打下了比较好的业务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到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试点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国务院在上海作为第一个开放保险业的试点城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1992年9月成为第一家外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随后一批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在这一阶段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其中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6家,外国保险公司12家,外国保险公司的业务在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保费收入到2001年的32.8亿元。2001年中国保监会加入了国际保险业协会,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和国际保险业的联系和合作。

  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三年过渡期,入世谈判中,保险业对外开放是一个交接问题,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过渡期只有三年,使开放力度加大,过渡期间,我国认真履行承诺,对外开放不断加大。

  第四个阶段是加入世贸组织结束以后的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从2006年来看,外资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59.2亿元,占市场份额的4.59%,市场份额比2005年增加了1.47个百分点。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达到21.2%,19.1%和11.9%,这是给大家报告的对外开放的四个阶段。

  下面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特点,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至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保险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个特点是保险公司的国际化,2006年,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已从18家公司,增加到47家公司,国际上主要的跨国保险金融市场和国外发展国家的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名列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有40多家是保险公司,其中有12家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这是保险公司的国际化。

  第二个特点是保险业务的国际化,全面开放以后,外资寿险公司可以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长期险和养老险的服务,业务范围与基本的寿险公司完全一致,外资寿险公司可以提供除法律保险以外的全部业务,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允许保险公司以独资公司的形式提供寿险和非寿险的再保险服务。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允许保险资金境外运用,提高了国际化的水平。

  第三个特点是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地域限制已经取消,过渡期开放的城市陆续扩大了15个,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中国任何地区提供保险服务。

  第四个特点是保险监管的国际化,对外开放的机制,我国积极修订了保险法,先后颁布实施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以及规章,努力完善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国保监会认真借鉴和吸收保险的先进经验,使中国保险业和国际化接轨。

  我们建立了以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2006年12月中国保监会成功的举办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这都提高的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化水平。

  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点经验。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国际发展的关系,按照我们中国保险业认真履行承诺,促进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一方面合理把握开放的节奏,另一方面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对于促进中国保险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着力推进国内保险公司的市场建设和保险公司的发展,壮大保险公司的实力,通过对外开放,中资保险公司的实力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6年世界五百强的评选中,中国人寿排名第23位,已经成为寿险公司市值最大的公司。中国

平安保险公司,被全球著名的财经杂志评为2005年最佳保险公司第三名,我们感觉到对外开放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第二是正确处理,支持中资保险公司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在境外上市筹集资本,增强了资本实力,与中国人寿通过海外上市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我们监管标准的1.9倍,同时注重引进外资公司业务管理能力,促进了我国保险产业的结构优化,按照国务院23号文件,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促进国内发展,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支持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2006年保监会起草制定了保险公司设立境外保险机构管理办法和投资保险的管理办法,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第三条经验是正确处理对方开放和风险控制的关系,保险业既贯彻落实对外开放的政策,树立我国保险业承诺的良好形象,有坚持开放的政策,充分考虑了我国保险市场对国际化和实际竞争的熟知程度,把握好进步的节奏,防止对国际市场造成重大的冲击,同时密切监督和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较好的防范了国际化和国际震动的风险。

  第四条经验是正确处理学习和创新的关系,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不仅促进了市场竞争,而且带来了先进的保险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中资保险公司不管的进行自身改革,提高了综合竞争的能力,中资保险公司还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大胆的创新,我们在规则的创新,体制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下面给大家报告一下五个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四个展望。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业入世的过渡期已经全部结束,中国保险业面临着更加有挑战性的国际竞争形势,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综合经营的优势与中国保险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下一步中国保监会在对外开放方面有四个取向,第一个坚定不移的推动保险业对外开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

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改革和改革促发展,继续发挥全面开放对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认真履行对外承诺,维护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在国务院23号文件的指引向,将会继续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把保险业提到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二个取向是切实提高国际化监管的水平,规范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和经营行为,依法保障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新的形势下,大胆探索保险的监管制度,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体系,创新保险监管制度,加强与其他的监管部门协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监管的教育,强化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国际保险组织和监管机构长效的交流机制。第三是积极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支持境内企业在境外建立服务化网络,为走出去战略提供服务。开拓我国保险市场,提高我国保险的声誉,扩大我国保险业的影响,通过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按国际原则办事的能力,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尽快的缩短与国际保险业的差距。第四政策取向是防范风险,维护国家保险业的安全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防范的工作,根据我国保险发展的实际情况,落实有关制度和措施,监控国际保险市场的动向,防止外资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注册资本,洗钱等,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金融安全,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