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抚州城信社退市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2:00 财经时报

  黄金木

  2007年1月5日,江西省抚州城市信用社被关闭。笔者曾在抚州城信社工作13年之久,听到这一消息十分震惊。

  抚州城信社诞生于1987年,经营状况在全国城信社中属中等水平。但为何在国家日益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条件,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呼之欲出时,它却关门退市?原因值得分析。

  体制不顺

  与全国其他城信社一样,抚州的四家城信社也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的先天缺陷。

  1998年之前,抚州四家城信社(以下简称“抚州四社”)组织关系较为明确,均由

人民银行组建,接受人民银行直接领导,也凭着与人民银行的特殊关系,享受着开户、结算等种种便利。

  因此,该阶段抚州四社发展较顺利,一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但自1998年6月与人民银行脱离隶属关系以来,抚州四社失去了“庇护”,因而每况愈下,甚至存款、开户都很困难。

  冗员增加

  抚州四社均由人民银行组建,当时组建的一个最大的初衷是解决人民银行家属就业问题,这决定了它首先与组建单位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1998年6月与人民银行脱钩时,又“塞”进了一大批各部门头面人物的家属、子女、亲属、朋友等。

  据这次撤销时对四社人员结构状况的调查统计,属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介绍入社的达150多人,几乎占了全社总员工人数的1/3之多。

  如此多的“关系户”,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谁也“管不着”、“动不了”,而且,他们凭着这层特殊关系大都在城信社担任一定的职务或占据重要岗位,使无关系、无后台的其他员工难以有所为、有所位,城信社也就失去生机与活力。

  经营错位

  城信社本来是随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服务地方、服务民营企业、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是它的市场定位,但抚州四社却严重背离了这一服务宗旨。

  贷款“垒大户”、跨区经营、违规拆借,甚至炒期货等等,导致了抚州城信社巨额不良资产的形成。

  据统计,仅跨省拆借酿成的损失就多达1.6亿元本息。这些拆借多用于广东、海南等省,参与

房地产开发。

  经营的严重错位不仅使其损失巨大,而且失去了基本客户群,也使得当地政府对其颇有微词,认为其没有发挥地方金融机构应有的作用。

  2005年11月,原人民银行研究所所长秦池江教授到该社调研,曾提出央行、地方政府和城信社自身“三家抬”,化解城信社历史包袱的救助方案,但当地参与的热情度不高,使方案难以发挥作用。

  2006年12月5日,秦池江指出,只要地方政府等几方同时拿出诚意,积极帮助城信社,它还是能脱险。这是因为,当前,金融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只要化解了历史包袱,加以强化管理,抚州城信社仍有希望。

  但事情的结果,显然让秦池江失望。

  “一把手”失控

  在笔者的印象中,抚州城信社“一把手”何辉光为人较为狂妄,他曾在公开的会议上表示,“既然是我制定的制度,就是错了也要执行!”

  而且,何辉光甘与黑道分子入伍,甚至充当起同路人,利用职权为其大开方便之门。

  虽然他对金融业务精通,曾在农行基层营业所当过主任、县农行领导,直至人民银行县支行行长等职,但由于没加强自身修养,以过去业绩作为炫耀和狂妄的资本,在经营上自作主张,致使自己一步步滑入违规违法的深渊,也加速了抚州城信社的关门退市。

  (作者目前就职于江苏长江城信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