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30万亿热钱说太夸张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1:46 财经时报

  华生

  在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年会上,我从股市角度对“30万亿热钱”的说法作了一点评论,媒体报道后引出了很大的反响,因此觉得有必要再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些。

  “30万亿热钱”的说法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不久前提出的。他认为,由于央行未能完全对冲外汇占款,1万亿美元的外汇占款减去2万亿人民币的央行票据对冲,由于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等于起码有30万亿热钱在市场中兴风作浪,这导致了去年的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重大抉择。

  但我认为,30万亿热钱或流动性过剩的说法过于夸大其辞。因为这1万亿美元外汇占款的投放,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逐步积累的,不是今天一下子形成的。

  从本世纪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确实增长很快,但外汇占款的货币投放是纳入国家货币投放的总盘子一并考虑的,并不是在正常的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规模之外凭空增加的。对超出预期的投放部分,央行又用发行票据等方式进行对冲。因此,并不能说外汇占款是突然冒出来的大漏洞,形成了几十万亿的洪水猛兽。如果真是那样,早就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了。

  之所以说30万亿热钱的说法不够严谨,还因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的统计和数量概念。截至2006年底,中国银行系统的全部资金来源或运用也只有30多万亿,全国全部银行贷款加总也不过才20万亿出头,与GDP大体相当,而这些首先要满足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正常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怎么可能算出一个30万亿的热钱或过剩货币呢?

  此外,认为去年以来证券市场的牛市完全或主要是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说法,也缺乏依据。中国外汇储备2004年就突破了6000亿美元,2005年突破了8000亿美元,按照上述说法,那时就已经有20万亿左右的热钱。但大家知道,2004年中国股市还是漫漫熊市,2005年才刚开始转折。

  中国股市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新时代,主要是成功的制度性变革、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卓有成效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果因为对股权分置改革有不同看法,就把它简单归结为流动性过剩,显然有失偏颇。

  当然,流动性过剩确实是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直接来源是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但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简单,涉及到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生产要素及税收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加息或加速升值就能化解。

  中国股市近来确实有过热的迹象,一些在熊市末期喊跌的人现在又异常的乐观亢奋,不少人把可能性当成现实性,这些都是需要防范和纠正的。但是,中国证券市场角色和地位的迅速提升,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发挥在金融市场中的一个主渠道作用,这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从总体来看,它降低而不是增加了国家的金融风险。

  (作者为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文章代表个人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