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祁京梅:预计2007年GDP将增长9.5-1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14:46 当代金融家杂志

  文/祁京梅

  -预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5~10%。

  -宏观调控政策若较好落实,可在土地方面对投资形成硬约束。

  -预计2007年将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1.7亿元,名义增长12.5%,属于历史较快增长区间。

  2006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较为明确思路,经济增长由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强调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预计今年GDP有望增长9.5~10%,经济运行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1998年以来,为了启动经济增长,国家实施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先后累计投放了8000多亿元的国债建设资金,带动了近4万亿元的相关建设资金,扭转了国民经济低迷增长的局面。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较快景气周期,2004~2006年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3%,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增速。

  鉴于良好的经济增长局面,财政政策逐渐由积极转为稳健。根据最新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7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在2006年600亿元的基础上缩减100亿元左右。稳健的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双减”,即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从2005年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开始,稳健财政政策已实施两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亦逐年缩减。2005年国债发行规模为800亿元,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2006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减至600亿元,2007年有可能减少为500亿元。

  从2005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开始,有关停发长期建设国债议论就不绝于耳。目前国库丰盈、经济内在增长强劲,这些都令长期建设国债淡出具备了一定条件,但是考虑到,未来

中国经济仍存很大不确定性。今年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刚刚遏制住经济增长过快的势头,但对于下一步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目前仍很难做出判断。因而2007年中国经济面临调整,关键时刻有可能仍需国债投资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另外,目前还有一定规模的国债项目没有完工,一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或项目亦需要国债资金支持,而且当前中国财政赤字规模不大,赤字率较低,因此政府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国债的投向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用于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城乡居民软硬生活环境的建设资金比例将大幅提高。

  预计GDP增长9.5~10%

  2006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较快增长,部分行业趋热的增长势头有所遏制,投资和工业增速稳步回落,但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需求明显跃升。2006年全年经济有望增长10.5%,高于2005年0.3个百分点。

  展望2007年,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既要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又要保持较快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从目前资金、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看,2007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是具备的。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一个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等内需因素增长强劲,人口红利等人口结构因素有利于我国保持高储蓄率水平,经济全球化带动的国际产业分工变化有利于我国在全球配置资源,这些长期有利因素支撑我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延长。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包括政府职能、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能耗环保监测问责体制和财税体制在内的各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提高,2006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在2007年效果将进一步显现。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投产,国内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煤电运支撑条件2007年将继续改善。这一切都为今年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2007年世界经济有可能维持平稳增长、稳中略降的格局。但是,我们认为近十年来,世界经济抗冲击能力明显增强,“911”突发事件和高油价等因素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冲击都比预期表现弱。世界经济抗冲击能力提高,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全球化使冲击带来的风险在全球分散,二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石油等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影响减弱。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相互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贸易增长率回调幅度有限。因此,不会出现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负面影响的国际因素。

  再次,从国内环境看,2007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实行双稳健的政策趋向,2006年已经出台的治理经济偏快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土地控制措施)正在逐步落实,中央出台力度更大的紧缩性政策的可能不大,更多的是贯彻落实已有措施。当然,2007年还会根据实际运行变化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局部措施,既引导投资平稳回落,又通过财政政策的支出结构调整为扩大消费需求创造条件,加大对外贸进出口增速的调整,而这样做的结果则可以较好地保持经济景气的持续性。

  综合判断,预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9.5~10%。虽然增长幅度比2006年有所回落,但这一增速高于1979~2005年年均增长9.6%的水平,国民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随着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增强,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明显提高。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在经过连续两年较快增长后,增速将从2006年的5%回落到4.7%左右。第二产业受投资增速回落影响,重工业和建筑业增速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17.1%减速为16%左右,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6年的12.2%减速为11.7%。受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和国家扩大消费政策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2007年基本与上年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调幅度有限

  2006年出台的抑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不仅有针对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的短期需求管理措施,还有不少意在调整投资结构、改善增长质量的长期性制度改革,特别是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的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能耗环保问责制度等,这些经济、法律、行政的调控措施2006年底已经显现一定的效果,在2007年将进一步显现政策效果。

  数据显示,当前新开工项目已经有所减少,这将有利于2007年投资减速。2006年1~10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2751亿元,增长4.4%,增幅回落3.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重为27.1%,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4.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施工项目24886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3251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4397亿元,增长22.6%,增幅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预计2007年新开工项目增长过快的势头将继续得到遏制,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将整改甚至停建,这将有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降温。而且2006年1~10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增长0.3%,盲目的招商引资已经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指出的事,土地督察制度将进一步加大土地管理政策的落实,对土地的严格控制是2007年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最关键环节。

  但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回调幅度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民间资金充裕、企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较高,投资增速难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宽松。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6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7.29,比去年同期提高17.12点。2007年企业自有资金较为充裕,货币宽松也使企业自筹资金条件较好。

  综合以上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得到较好落实,可在土地方面对投资形成硬约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约束比2006年有所加强。在宏观调控政策紧缩和市场自发扩张两力抗衡中,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小幅减速,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2%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21%左右。

  消费需求有望实现快速扩张

  2006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速逐季提高,实际增长创近年新高。2006年1~10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由于2006年居民消费物价和零售物价涨幅较低,因而扣除物价因素后,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速明显提高。1~10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3.6%,扣除物价因素,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约为12.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12.4%的实际增长又加快了0.2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速是1998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的最高纪录。

  消费需求实际增长提高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居民消费快速增长不是由于物价虚高而抬升的,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快速增长,居民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消费的水平和质量在提高,这正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需的。二是消费需求实际增速大幅提高,说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我们知道,1~3季度GDP实际增长10.7%,而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2.6%,也就是说目前商品性消费(占总消费的65%)的实际增速高于经济增长约1.9个百分点。虽然消费品零售额不等同于最终消费,但它是构成消费的核心部分,这部分消费的快速增长代表了最终消费增长的基本走势。如果非商品性消费的增速同步提高,那么2006年全年最终消费占GDP比例和对GDP的贡献率有望提高。这符合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增长持续性所追求的目标,也为2007年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综合看来,2007年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政策环境将继续有效引导消费需求的扩大。“十一五”规划和各项经济工作安排反复强调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通过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和高质量增长。针对突出存在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我国要继续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随着这些措施的到位,我国有望在2007年迎来消费的快速扩张。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消费扩大的根本原因。2006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举措,如大幅度提高军人工资水平,几乎所有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和沈阳等部分省市再次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一些省市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并改革

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从不同渠道源源体现出来,预计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不会低于10%。与此同时,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保证进城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通过新农村建设、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及其他多项对农民“多予”措施促进务农农民收入的增长。2006年1~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3%,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跨越,“十一五”规划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年均增长6%,从目前看超过这个增幅的可能性很大。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居民收入增势良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是必然的。

  -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和消费预期看好,潜在消费不可估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多次实施宏观调控,但大多数以经济一管就死、由大起到大落而结束。而本次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对局部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是一概而论,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较快增长,政府调控和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居民对经济前景、收入前景预期良好,消费信心不断增强,积极乐观的消费心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扩容。

  -消费景气预警表明2007年消费景气指数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商务部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研制的消费景气指数预警系统表明,消费景气先行指数超前一致指数4~5个季度,2006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先行指数达到106.72和107.88的较高水平,这就意味着2007年二、三季度,乃至四季度,消费景气指数都将保持上升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2007年消费景气提升、消费需求扩大的趋势不会改变。

  2007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住房消费疲软,将影响一大批相关消费的增长。二是明年经济增速有所减慢,消费也会相应减速。

  初步预计2007年将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1.7亿元,名义增长12.5%,受2006年高基数影响,增幅比2006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但仍然属于历史较快增长区间。预计城市消费增长13.1%,农村消费增长11.3%。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