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07中国经济预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9:01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本刊记者 原松华

  被称为“关键之年”的2007,中国经济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稍作调整?产能过剩还会困扰中国么?世界经济放缓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在挑战与机遇面前,人们充满更多的期许……

  2006年,中国经济一骑绝尘。中国人收入多了,但  仍然“捂紧钱袋子”舍不得花。英国广播公司对此评述,要增加整体百姓消费,唯有提高80%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而这还是要靠经济的持续增长来解决,没有其他的办法。

  2007年,中国经济是否持续快速增长,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经济工作注定面临更多的挑战;2007年,十七大即将召开,注定是中国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

  【预测嘉宾】

  刘福垣:经济学家,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会长。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副所长、国务院特区办研究室副主任、宁波市副市长。1997年6月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3年兼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魏杰: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有资产研究所所长。着重研究宏观经济、计划与市场关系、企业财产制度、非国有企业等问题。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研究,参加了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及有关起草工作。

  《中国发展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些专家预测,2007年中国经济将呈现高位稳定或略有回调的态势。综合各种因素考量,保持8%的经济增长是保证中国经济和社会系统良性运转的关键。您怎么看?

  刘福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经济要又好又快的发展,说明更强调质量的发展,应该说是认识上的提高。但是又好又快还是落在经济增长上,不是落在发展上。发展是质变的,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当前中国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小农经济这两种生产方式的转化。2006年,我国GDP增长10.5%,关键不在于GDP的数字,而在于2006年就业超过了原来的预期,将增加1000万人的就业,这是相当好的形势;另外,居民消费增长达到13.5%,这是2006年经济的两个亮点。随着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六中全会决议的贯彻,与政府将承担起医疗保障、教育等责任,我相信2007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会更好,经济增长不会低于10%。但是,我们应该更关注单位GDP增加的就业人数,单位用地上提供税收的增长,提高增长的质量。

  魏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是实现一种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效率。2007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减速,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国际收支失衡,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办法就是要减少出口、扩大进口。这项政策会对一些行业有影响,比如钢材行业,12月14日提出的出口提税政策,会导致钢铁出口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降下来;第二,未来要增加的房地产保有税,对房地产行业调整较大。随着保有税的增加,人们对房地产的投资热情会降温,也会适当地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外,社会需要公平、和谐,改革的调整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预计2007年,经济增长会在10%以下。

  张立群:我认为,2007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减速,主要因为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需求因素比较强劲,特别是消费将更趋活跃,为住、行等终端产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地拉动;外贸顺差预计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对国内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仍会比较强劲;同时,企业对竞争环境逐步适应,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这些因素会继续推动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当然,在一系列调控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加快的势头也不会出现。综合看,经济增长将呈现高位趋稳态势。

  《中国发展观察》:如果经济减速,2007年,产能过剩局面可能被放大,是否意味着产能过剩还将困扰2007年中国经济?

  刘福垣:目前,中国存在劳动力、资金、产品、产能四大剩余,因为背后有社会保障短缺、医疗教育短缺、住宅短缺这“三座大山”。产能过剩本身是个伪命题,不是真过剩而是假过剩。因为这“三座大山”压着,使大家不能正常消费;这些过剩除以13亿,并不多,完全可以消化。但是,因为没有社会保障,人们不敢消费;另外,现在储蓄率太高,等于很多钱没有转化为资本,背后就是产能积压。要把积压的资金用活,使它变成消费,消费拉动投资才是高质量的发展。现在是政府冲动、出口拉动的投资,不是消费拉动的投资。如何将存款转成贷款、变成资本,现在唯一的出路是要把它释放出来,给老百姓一个定心丸。此外,产业之间的转移受到垄断的控制,如果垄断消除,我国消费还能上去,中国永远没有过剩这一说,按照世界平均数,还短缺得多。

  魏杰:因为增长速度影响市场需求,需求的减少使得产能过剩就会很大。尤其是要看到控制速度对国际需求的影响。例如钢材出口减少,马上就会形成过剩。产能过剩后,生产速度会立刻降低。如果国外反倾销加强,产能过剩会更严重,还会影响2007年中国经济。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出现需求的问题。因此,如果内需启动不起来,发展速度就会减缓,产能过剩还将出现。

  张立群:对当前产能过剩的性质要注意分析,与以往的主要区别是:第一,产能过剩发生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过程中。从历史回顾看,我国产能过剩大都发生在经济偏冷的时期,由此产生的企业销售困难,资金周转困难,三角债普遍,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下岗职工增加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当前的产能过剩则是发生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旺盛,这就为产能过剩企业的调整、改造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困难。第二,产能过剩发生在市场调节程度提高的背景下,其表现是:竞争更加普遍和激烈,但投资责任、生产经营的责任越来越明确,不良资产由谁买单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外,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责任也日益明确了;职工普遍采取合同制、聘任制,下岗、失业等现象逐步为大众接受,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保障和服务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大背景下,生产能力过剩更多地表现为支持竞争、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点是完善投资与生产活动的约束机制,完善产业、行业的退出机制。总体看,产能过剩问题不会成为困扰经济增长的突出矛盾。

  《中国发展观察》:2007,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时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刘福垣:提高增长的质量靠发展。发展的模式对了,就业模式对了,经济就会起飞。现在就业是靠出口,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靠内需拉动,内部消费的启动必须把“三座大山”搬掉,“十一五”的任务就是要搬这三座大山,所以这不是一般宏观调控问题,而是改革问题,是政府缺位问题。

  当前,我国处在城乡差距悬殊、东中西三个板块处在不同发展阶段,还有四大剩余。在这样的结构下,要素在部门之间流动,用同一个宏观调控工具调控宏观经济显然不合适。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回到中国二元结构、三个板块的现实中来考虑。

  魏杰:2007年,经济发展“又好”会有所变化,但“又快”就不太可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要减缓。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约束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供给。2007年,中国需求约束和资源约束都会显现出来。这两个约束都在,就很麻烦。所以,需求这块,出口不能调整得太快;资源约束这块,一方面,要扩大资源供给,增加全球配置资源,比如能源的开发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要节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

  《中国发展观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被再次提出,这是否预示着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是稳定的,不会有大的调整?

  刘福垣:从财政政策的角度说,首先,地区政策要向中部倾斜。其次,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得慢,要降低第三产业从业的门槛。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六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这个现象说明小企业应对政府成本过高,税费负担沉重,使得小企业没法活。

  货币政策不在于调整准备金率,而在于放开民营中小银行,这才能使货币成为真正的货币。首先要放开市场,中小银行对准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能贷款,发展速度要快一些,就业也会相应得到改善。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对内开放。  

  魏杰:从货币的角度看,应该更多地考虑汇率,现在人民币低估了,人民币应该升值。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创新。

  张立群:这些要看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可能在房市、股市方面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但也要看房市、股市实际的发展情况。稳定房价是2007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看,实现这一目标仍然有一定难度。政府的重点应该是保障好基本住房需要,房地产市场调控重点是控制投机炒作活动。

  《中国发展观察》:中国就业形势在2006年底超过了原来的预期,预计增加将近1000万人口就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2007年的就业情况会怎样?

  刘福垣:就业是人们生存权、发展权最关键的因素。要增加就业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发展对增长提出的要求,只有就业才代表了发展。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没有一定的投资,就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每年要减少2800万农民,相当于把4户的地给一户种;同时,中央的财政补贴还不能减少,除以1.5的赡养比例,也就是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就业人口每年将近1900万,加上城里几百万的就业人口,每年要有2500万的就业岗位,这样才能达到实现2020年小康社会的最低要求。2006年,我国的就业状况是历史上最好的,但是连一半的任务都没完成。因此,就业任务还很艰巨。 

  魏杰: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对就业的贡献较大,但是第二产业的增速在2007年会有所下降。因此,会有失业增加。尤其是建筑业会因对房地产的调控而减速,这就使失业问题更严重。因此,应该注重发展服务业。

  张立群: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背景下,就业增加较多,预计2007年将继续保持这一态势。

  《中国发展观察》:教育、医疗、养老、失业以及住房制度等民生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有人提出,该市场化的要继续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该市场化的应该根据公共服务原则进行制度设计,在这个问题上,您有什么建议?

  刘福垣: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范畴,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从中国发展的短期因素来看,最见效的是社会保障,要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度,2006年就业率之所以有所提高,与这两年采取了一些社会保障的措施有关。

  魏杰:国家应该在教育及医疗卫生等方面,注重对弱势阶层的保护,主要要关注弱势阶层的教育和医疗问题。实际上,公共产品的公平原则应该是以保护弱势阶层为基点。

  张立群:2006年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政策方针,这标志着党和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工作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特别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住房、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方面,会迈出更大步伐。当然,民生问题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完善逐步改善的,不能期望在一年内解决所有问题。我认为,与过去比较,我国的民生状况总体是明显改善的。

  《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明确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这是否意味着民营经济在一些领域发展将面临更多的限制?

  刘福垣:首先要了解我们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政府的控制力有多大。如果发展的阶段高,控制的少一点;发展的阶段低,可以控制的多一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把营利性的产业都垄断在手里,哪还有市场经济。国有资产怎么运营,主要是处理好二次分配。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是改革政府,改革国有资产的运行管理体制,国有资产按要素分配。

  魏杰:我认为,可以讲国有资本向某些重要行业转移、集中,但是不能讲国有资本要控制这些重要行业,国有资本可以进入像电力电网、石油石化行业,可以向他们集中,不能说控制。一说控制,民营资本进不来就形成了垄断。看来,根本上是我们对民营经济国民待遇的问题和是否真正把民营经济当成重要基础的问题。从有利发展的角度上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应该是互相竞争的。

  《中国发展观察》:有预测显示,2007年,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将放缓,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

  魏杰: 2007年中国将是平稳的一年,不会大起大落。但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国际收支平衡得到解决,国内失业就会多一些,它一定是个替代关系;又例如经济增长发展速度会降下来,资源短缺问题会相应得到缓解,但失业问题就会出来。因此,2007年需要考虑的大问题是持续增长的力量能不能保持,因为我们的制度还没有健全。

  张立群: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预计有所减慢,但不会很剧烈。世界经济会受影响,但总体增长态势仍会不错。这些对我国经济会有影响,但不会很明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