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失衡软肋拖住珠三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03:13 中华工商时报

  地区间生产总值差异巨大竞争力难以为继隐忧初显

  盛世一派的珠三角,将面临被其他区域经济圈超越的危险。不过,依然强势的珠三角地区,目前所要面对的并非如何应对来自区域外的问题,因为阻碍区域竞争力的种种问题恰恰在区域内部。

  龙头昂起来龙尾在哪里

  在珠三角,曾经出现谁是“龙头”老大的争吵,到今天已经消失得没了踪影,广州当仁不让地成为龙头。

  近日,珠三角惹人注目的事情,莫过于广州宣布自己跨入“发达”城市行列引起的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排斥非户籍人口的这种统计方式。如果按常住人口计算,广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800美元,这个数字显然达不到所谓国际惯例上“发达城市”的指标。即便如此,一个基本的事实同样不容置疑,广州目前的全市经济总量依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稳居第三位。

  实际上,人们较真的原因在于广州接近发达的时候,忽略了一些比GDP更重要的东西,因为一个平均起来的数字,不能证明一切。广州是否发达其实只是一个概念,需要关注的是,广州代表的珠三角区域经济,能否在领跑全国的同时,保持区域的竞争力,以及一个产业转型与制度创新下的珠三角的经济走向。

  广州高高昂起的龙头,在珠三角区域是显赫的,在它的带领下,广东省4.17万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上、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

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座城市所组成的珠三角经济圈,其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省的84%。

  正在接近发达的广州,以及所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果真只有强势难改的“盛世”吗?这个问题,才是人们质疑广州公布自己已经发达的缘由所在。

  因为,当广州去年1-9月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72.30亿元的时候,肇庆只有372.88亿元,珠海仅有538.43亿元;去年1-10月的工业增加值统计显示,广州排在深圳之后为1546.46亿元,而惠州、珠海、江门、中山等6个城市仅有三位数,肇庆则只有82.85亿元。

  面对区域内城市间如此之大的差距,高昂起来的龙头能够看到龙尾吗?存在于珠三角区域内的城市间经济发展的失衡,已经影响珠三角竞争力的成长。

  兵刃相见的威胁

  日前的一份广东社科院的《珠三角竞争力年度报告》说,珠三角所呈现的重型化、高级化的工业发展态势,越来越多地呈扇形递次向外推进的产业转移,在拓宽珠三角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影响相邻地区的发展,以合作、互补的发展方式实现共赢。

  应该承认,这是珠三角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竞争从来就存在于区域内部。

  珠三角在中国内地来说是特别的,是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区域经济圈,要面对两个行政特区香港和澳门,有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在各自成长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日益剧烈的相互竞争始终伴随左右。

  数年前,外资曾有过一波从珠海“搬家”到中山的高潮。其间,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因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甚至出现了兵刃相见般的激烈竞争。现在,表象的非正常竞争似乎不那么激烈,事实上平静并不存在。深圳盐田港目前正在寻求政策保护,申请成为国内第四个保税港区,其中深层的原因是,广州市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港口业发展,这直接导致深圳盐田港的部分内贸

  货物改走南沙;此外,建设一座港澳珠大桥将香港、澳门与内地连为一体,一条融通港澳与珠三角经济血脉的脐带因此可期。但是这一富有建设性的计划,在争论中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其中争论的重点并非环保、设计等等技术因素,而是各方利益的此消彼长、难以摆平。

  珠三角的致命伤,在港澳珠大桥的建设上就是一次集中的暴露:各自为政、地方利益、协调障碍。

  赫然醒目的软肋

  高速发展下的珠三角,正面临许多困扰,其中,区域内民营经济发展不足,表明其竞争力有难以为继的隐忧。珠海市民企平均寿命不足3年的“短命”现象,是珠三角大多数民企的一个缩影。

  民营企业在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弱势地位,最终将影响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在工业化初期,广东并没有形成与经济总量相应的内源型企业与企业家。2005年广东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000余家,其中外源型企业超过15000家,全省每万人拥有内源型企业2家左右,而浙江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内源型企业超过7家,是广东的3.5倍。

  有专家认为,实现经济转型自主创新是关键,但自主创新必须以自主创业为前提,没有一大批自己的企业与企业家,经济转型当然就可能落空。

  广东省社科院专家丁力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外源型经济为珠三角解决了第一桶金的难题。但是,外源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先天不足。”

  反观珠三角的内源型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成长却遭遇了瓶颈。丁力说,“这就是珠三角的软肋所在”。

  可以认定,过度依赖外资,珠三角民企发展落后于

长三角,这是广东近两年尽失风头的根本原因。

  (15E1)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