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民生年:医改向公益倾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10:08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庞东梅 2007年刚刚来临,一直备受百姓关注的医疗问题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元旦伊始,江苏省昆山市就实行了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105万居民享有统一的医保卡,统一的报销标准,而广东省东莞市医疗价格总体下降约5.66%。局部地区的医保政策让百姓看到了2007年“民生年”带来的减轻医疗负担的希望。而从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传出来的信息似乎更加强化了人们的这种预期。 据悉,卫生部长高强在会上指出,今后医改要建立四项基本制度,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和进行公立医疗改革。从这四项制度化的设计来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放在了前列,说明医疗改革更重视‘民生”,而不是前些年一度高喊的“市场化”。看来,政府正在逐渐承担起原本自己就应该担负的责任。 在计划经济时代,在我国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国家承担起城镇居民的大部分医疗费用,低廉的药品价格也没有让广大农民承受“看病贵”的压力。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大步迈向市场化,作为公共事业的医疗机构失去了政府资金的支持,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原有的“公益”色彩。百姓不仅面临“看病难”的问题,更是增加了“看病贵”的问题。据记者了解,我国医疗费用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长水平,有超过一半的人口还没有医疗保障,因病返贫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质疑我国医疗改革的声音不断高涨。人们最不满意的两个问题就是虚高的药价和医保覆盖面的狭窄。 面对日益上涨的药价,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力图抑制虚高的药价和扩大医保范围,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国家发改委连续多次出台降低药价的政策,却总是被药品生产企业用各种方式“化解”,如对药品重新包装躲避降价等等,导致降价措施总是给百姓留下“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百姓享受不到降价政策应该带来的实惠。另外,“平民药店”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也反映了相关鼓励政策的缺失或者政策执行力的欠缺。对于医保覆盖范围狭小这个问题,百姓不禁产生更多的疑问。在我国经济实力不强的条件下我国都能基本上解决了绝大部分城乡居民的卫生防疫和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为何在当今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屡创新高的情况下,政府怎么就反而做不到了呢?政府虽然在扩大医保范围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何却仍然面临困境? 从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在医疗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出台的各项措施来看,政府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百姓的看病难题,但是总体来看,往往给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专家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而不是疲于补洞。”此次卫生部长高强谈到医改需要建立四项基本制度,被看作我国下一步的医疗改革方案的“草本”。可以说,我国的医改正在向制度改革的方向迈进,而且更倾向于“公益”。 为何这样说呢?原因就在于四项基本制度中的核心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对于建立这一制度,各方呼声已久,只是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各方对建立这项制度的可操作性产生过疑问,尤其对所需资金的巨大产生了担忧。卫生部长高强的这番表态,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在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上的决心,也显示了我国政府承担责任的信心。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将解决频频下调药价而效果不明显的弊病,使百姓真正受益。 然而,这四项基本制度还仅仅是宏观层面上的“益民”政策,如何转变成为具体的措施还需要细化。比如怎样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建立何种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平衡“公益”和“盈利”的关系等等。 毫无疑问,如果真正实现了这些制度,将大大缓解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但是,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一步一步走下去,关键还在于政策的执行是否到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