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减顺差 重在优化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7:39 人民网—人民日报

  龚 雯

  外贸顺差较大,是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基于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国情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略。没有数量的快速扩张,就没有我们今天“全球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国际收支总会存在顺差或逆差,随着国际产业对华转移加快,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外贸从逆差转顺差,标志着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但是,看待顺差问题,应当全面、辩证、理性。我国顺差持续激增,不仅引发了贸易摩擦,影响我与各大贸易伙伴特别是美欧的经贸关系,也使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内资源更多流往国外、宏观调控难度增加,是经济结构失衡的外在表现。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外贸不平衡是一种常态,但应在合理的限度内。外汇短缺时期,出口创汇成了我们的主攻目标,也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途径。现在,我国外贸规模“坐三望二”,2007年有望成为第一出口大国,越是如此,越应追求贸易基本平衡。这两年,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愈益突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任其下去,负面影响和隐患不可低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做好顺差的“减”法,并不等于抑制出口,而在于扩大进口,中国外贸是在世界市场分完“

蛋糕”的环境下千方百计做大的,市场丢了容易恢复难。减顺差,重在优化贸易结构,一方面优化出口结构,利用退税杠杆力促一般贸易、高附加值产品、优势农产品出口,严控“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引导支持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
、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另一方面,立足互利共赢,在确保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根据国内发展需要,运用关税调节等手段,积极扩大重大装备关键件、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重要资源型商品进口,加大国家对进口促进的金融支持,办好境外经贸合作区,真正做到“大出又大进”,实现内外需协调发展。此外,加工贸易顺差一直远高于总顺差,在做“减”法时,还须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上多下真力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